其他资料: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全国范围的自然灾害和政策失误,江南地区爆发饥荒,灾情远甚北方。当时江南的农业依靠单一的水稻支撑,农户没有自留地,水灾肆虐后粮食奇缺。而北方粮食结构复杂,有相当数量抗灾性较强的山地、旱地,不少地区还有自留田,特别是灾年里还能靠吃杂粮或“瓜菜代”坚持,所以情况好于南方。在此情况下,政府引导一些子女过多的家庭,将无力养育的孩子送往北方。消息一出,江浙沪一带的弃婴数量激增。这些孩子被当地福利机构收容后,经政府统一协调,再分批送往北方各城市。以当时的无锡市育婴院为例,自1958年开始,不仅要收容本市的弃婴,还要接收周边地区尚无育婴机构的孩子。至1963年止,平均每年向北方送出弃婴约2000人。山东和河南两省是弃婴的接收“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