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蚀岁月,蚀不掉亲心
——寻找王洪
编 辑:麦 麦
舒卷的日历在租屋桌角堆了二十九年,每翻一页,王明能的心都要揪紧一次——他总怕错过任何与儿子小银洪(王洪)有关的消息。1994年农历十二月四日中午,妈妈李福芬在贵阳解午菜市场守菜摊时,小银洪跑回来说,有人叫他去玩。她当时忙着称重,只随口应了声。一小时后孩子没回来,她突然慌了神,手都在抖着喊亲戚帮忙找,心里反复念:“千万别出事。”可小银洪终究是失踪了。
舒缓的日子成了煎熬,李福芬总在夜里惊醒,梦见小银洪穿着失踪时的衣服回来——衣领袖子黑、身上红,还有毛线裤和水胶鞋。可一睁眼,屋里只有冷清。他们租的二楼房子有手扶楼梯,一楼是煤棚,每次上下楼,李福芬都忍不住停在楼梯口,盯着空荡荡的楼道发呆,心里盼着“说不定下一秒娃就跑上来了”,可每次都是失望。
真切的希望是 2011年宝贝回家家寻工作组志愿者孤雁带来的。孤雁核实信息发帖指导采血时,王明能攥着手机的手都在冒汗,他生怕这又是一场空。2014年他们在贵阳南明区公安分局双亲采血。后来孤雁退出。直到 2016 年玉督查接手,确认双亲 DNA 入库,李福芬才偷偷抹了把泪,觉得又多了点希望。
拔不掉的牵挂刻在骨子里。从2011登记,到2014年采血,再到2016年玉督查接手,他们在等待和牵挂中又度过了四年。2024年,迟迟未等待孩子消息的父母,再度来宝贝回家登记寻亲,志愿者天天福接到任务发帖后,希望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帮助他们寻到孩子,但发现帖子重复后,便将这些信息再度交给玉督查。他们想念着孩子的一切,每到孩子曾经去过的地方,他们都忍不住四处张望,盼着能看见那个熟悉的小小身影。
刀割似的疼藏在每一个细节里,妈妈李福芬记得小银洪爱吃米饭、能吃辣,也记得他总跟幺叔家的小王志玩,这些小事她翻来覆去的在心里念叨着,煎熬着。
2024年底,警方通知王明能夫妇:DNA 对比成功。接到消息时,王明能手里的茶杯猛地晃了一下,茶水洒在裤子上都没察觉,心里又喜又慌——喜的是终于有了孩子的下落,慌的是怕孩子不愿认家,李福芬坐在一旁,手指反复绞着衣角,半天说不出话,只觉得心里像压了块石头,沉得慌。
2025 年,经警方协调,王明能夫妇与孩子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拿到联系方式的那天,王明能把纸条揣在贴身口袋里,反复摸了好几遍,既想立刻联系,又怕打扰到孩子,纠结了整整一天。李福芬也总盯着手机屏幕发呆,琢磨着该跟孩子说些什么,怕话说得不对,让孩子更抵触,夫妻俩商量了好久,才试着发出第一条消息。
故乡的风还像1994年那样吹着,家里的灯光夜夜亮着,只等那个熟悉的身影,推开那扇盼了三十一年的门。
原帖链接:
寻找1989年出生1994年失踪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解放小区吉咸路 王洪21664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敬,他们在案例的沟通走访、排查对比的过程中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寻找,加之编写时间相对紧迫,所以在案例编写时,难免会对案例的内容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细化完善总结内容,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案例总结内容有不妥,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提出修改意见,随时与案例编辑或依依(539683555) 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