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1例)跨越千里的重逢——张玉珍寻家

发布时间:2025-10-20

跨越千里的重逢

——张玉珍寻家

编 辑:亲爱的路人

       2025年10月12日,宝贝回家志愿者芳姐接到任务,替张玉珍寻家。张玉珍话语混乱:一会儿说2002年13岁时被“3米高的男人”带至山西,一会儿又改口说是女人;提及家乡,只模糊记得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普义乡”,父母名为“张小五”“里世美”,姐姐叫“张玉妹”。察觉异常的芳姐,邀请网友“桂林小笨牛”协助分析,结论是寻亲人疑似存在智力障碍,记忆信息的准确性极低,且身边无其他亲人可提供佐证。

       没有线索,就从仅有的信息出发。10月13日,芳姐整理好寻亲人的模糊表述,发帖后并转发各志愿者群,恳请大家帮忙转发扩散。10月14日,四川志愿者忠哥将信息制作成短视频发布在抖音,希望借助平台影响力扩大寻亲范围;同时,他联系到云南志愿者亲爱的路人,盼其从地域线索上寻找突破口。

       亲爱的路人一接手,便发现了矛盾:普洱市与宁洱县的建制调整,是2007年才完成的。若寻亲人真来自“普洱市宁洱县”,要么她是2007年后被拐,要么就是地址记忆完全错误——这直接推翻了“2002年被拐”的说法,为获取更精准的信息,10月15日,亲爱的路人主动联系芳姐,申请与寻亲人一对一沟通。

       经过多轮耐心的电话交流,更多碎片化记忆被拼凑起来:寻亲人在云南叫张玉珍,学名是“张凤莲”,属猴;被拐时穿黄色外套、牛仔裤,脚上是大舅妈做的鞋;家里种着茶叶和核桃,从家到“大桥街”要走三个小时,街上有条河,河边有座水桥;家周边有大罗寨、小寨、大寨、老虎山等地名,自己曾在“半坡寨”上学,家可能在“大qian村”;被拐时间也有了新说法——或许是2012年。

       结合这些细节,亲爱的路人初步判断,寻亲人可能来自普洱市宁洱县同心镇某村,因为当地不仅有大寨、小寨等地名,离村委会3.5公里的地方确实也有个半坡寨。可遗憾的是,当地查询后并未找到匹配的家庭。不放弃的亲爱的路人,又联系上广西志愿者余生,两人共同制作寻亲视频发布抖音,让求助声传得更远。

       转机在10月16日悄然降临。余生的抖音评论区里,网友“花小磊。影儿998”的留言格外醒目:“大菁脚人学校在半坡寨,对面是大寨山、小寨山,上街要经过老虎山,我们这儿的街就叫大桥街,河边也有桥,大菁脚还有姓张的人家。”每一个地名,都与张凤莲的记忆严丝合缝。顺着这条线索,另一网友“香香”主动帮忙核实,确认大菁脚确实有户姓张的人家,男主人张国五(小名张小五)曾丢失过一个女儿。在“香香”帮助下,找到张国五哥哥张国朝女儿张凤召的电话。

       余生把收集信息及联系方式转交亲爱的路人核实,亲爱的路人联系了张凤召后,在她的帮助下找到叔叔张国五的电话,可电话多次拨打无果,张凤召又提供了堂姐夫周绍兵的联系方式。当亲爱的路人拨通周绍兵的电话,所有信息终于对上:他的小姨妹正是张凤莲,小名张玉珍,1992年出生属猴,2012年(20岁时)被拐,在家时便有智力障碍;岳父张国五小名“张小五”“张老五”,岳母李仕美(小名咪汤)在女儿被拐后几个月离家出走至今,姐姐张凤玉(小名张玉妹)的名字也完全匹配;家庭地址,是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雪山镇某村。原来,寻亲人记忆里的“普洱宁洱县”,实际是“临沧凤庆县”。周绍兵还传来了张凤玉与张国五的照片。当芳姐将照片交给张凤莲辨认时,她一眼就认出:“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姐姐!”

       确认信息完全匹配,且寻亲人能准确识别家人,芳姐立即向网站申请视频认亲。10月17日,这场跨越13年、牵动多地志愿者与网友的寻亲之旅,在一场视频见面中落下圆满帷幕——屏幕两端,是久别重逢的亲人,也是无数爱心凝聚的温暖。

       从语无伦次的求助,到精准匹配的信息;从云南到山西,从志愿者到热心网友,这场寻亲不仅是亲人的团聚,更是一场跨越千里的爱心传递。每一个为寻亲奔走的身影,每一条关键的线索,都在诉说着:再远的距离,再模糊的记忆,都抵不过不放弃的坚持与善意。

       原帖链接:
       约1989年6月生于云南普洱市宁洱县普义乡约2002年10月被拐山西的张玉珍寻亲728600bbhj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敬,他们在案例的沟通走访、排查对比的过程中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寻找,加之编写时间相对紧迫,所以在案例编写时,难免会对案例的内容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细化完善总结内容,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案例总结内容有不妥,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提出修改意见,随时与案例编辑依依(539683555) 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