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6例)被拐离家31年,宝贝回家3天了却心愿——张金秀寻家

发布时间:2025-10-11

被拐离家31年,宝贝回家3天了却心愿

——张金秀寻家

编 辑:依 依

       张金秀最早的时候是在其他寻亲网站登记的,2012年4月,宝贝回家志愿者豫南交警看到过,但是当时没有她的联系方式,只能先试着在新浪微博和四川绵阳贴吧发帖。5月7日,张金秀在宝贝回家登记,第二天,志愿者老中医联系她,根据她的口述整理信息发帖。

       张金秀称自己是1975年出生,1981年大年三十夜,母亲带着她外出时遇到人贩子。母女俩从四川被拐卖到了河南,来到河南不到一年,母亲就去世了,留下她孤零零一个人在买家生活。

       长大后的张金秀从村民口中打听到,她和母亲张群芳当年是被绵阳市游仙区小见沟镇新华农场里一个叫袁忠义(音)的人拐过来的,这个村民说她们可能是绵阳市三台县人。张金秀记得父亲叫张明水,可能是新华农场里的干警,有个比自己小两岁多的弟弟,小名叫白娃子。

       帖子发出后,老中医同步转发到了自己的微博上,有网友留言,张金秀提到的父亲工作过的新华农场,应该就是现在位于绵阳市的新华劳教所。微博被豫南交警看到,发现是自己4月发布过的寻亲信息,立刻再度转发,并在微博下方艾特出了包括绵阳晚报、成都商报绵阳记者站、以及绵阳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媒体记者。在那个时候,微博的效应还是非常好的,这些记者都关注到了这条微博,并通过豫南交警老中医建立沟通。

       5月9日上午8点,老中医在网上查到了新华劳教所的电话,顺利联系上一位吴警官。吴警官回忆,劳教所里好像是曾经有一个叫颜忠义的职工,另有一个叫张明书的人,这两个人名的发音与张金秀记忆里的袁忠义、张明水相近。目前这两个人都已经退休,需要找到老干部科工作人员才能找到详细信息。

       老中医将吴警官提供的资料再度发布到了微博,豫南交警看到后,通过各种渠道在绵阳市三台县三元镇找到了两个名叫张明书的人。老中医第一时间联系上了三元镇政府,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获取了两个人所在村村支书电话。两位支书核实后反馈,这两位村民都排除了可能性。

       此前通过豫南交警联系上老中医的记者们,也纷纷展开行动。成都商报绵阳记者站汤小军记者赶到了新华劳教所,通过吴警官联系到了老干部科工作人员,遗憾的是工作人员因工在外,未能进一步沟通;原本绵阳晚报刘晓东记者准备给张金秀做一期专题,但因为其他工作牵制,便将此事委托给了杨和英记者。当天晚上,杨记者连夜写出了稿件,于5月10日刊登在了绵阳晚报。

       绵阳晚报的专题报道发出当天,杨记者就收到了三个家庭的来电,老中医逐一联系核实,其中有两条线索均指向了绵阳市游仙区建华乡一大队(以前的绵阳市丰谷区跃进公社七大队)。老中医联系到了张金秀疑似大舅张银邦,张银邦告诉老中医,他的妹妹和外甥女同时被拐,妹夫因为此事受到打击,生活脱离正轨,前几年含恨去世。外甥张万伯(白娃子,四川“伯”的发音同“白”),也是因为家庭的原因背井离乡去了内蒙,再未与老家人联系。

       在与张银邦交谈的同时,老中医也在与张金秀核实情况,不仅是家庭结构,姓名、被拐情况吻合,包括对家庭居住环境,两边所述均一致。随后老中医让张银邦与张金秀直接交流,更多的细节浮出水面,两人均确认了彼此就是失散多年的亲人。此时,距离张金秀求助宝贝回家仅过去3天。

       5月12日,张银邦等亲戚想尽办法,通过各种途径,终于辗转联系上了远在内蒙的张万伯。这对分别31年的姐弟终于团聚,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原帖链接:
       1975年7月12日出生,1981年1月30日被从四川拐卖到河南的张金秀寻亲46609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敬,他们在案例的沟通走访、排查对比的过程中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寻找,加之编写时间相对紧迫,所以在案例编写时,难免会对案例的内容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细化完善总结内容,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案例总结内容有不妥,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提出修改意见,随时与案例编辑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