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辑:依 依
2025年5月8日,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的梅继忠偶然进入宝贝回家志愿者仁哥的抖音直播间,讲述了自己曾祖父的英雄事迹。曾祖父名叫梅光荣,1900年出生,1932年牺牲,牺牲地疑似在河南省光山县扶山寨,生前系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十师政委。多年来,家中几代人一直在寻找曾祖父的墓地,可是因为年代久远,历史资料缺乏,他们又没有寻找经验,所以一直也未能如愿。
接到求助后,仁哥在宝贝回家登记,由志愿者乌蒙整理信息发帖,同一时间,仁哥联系了湖北爱心网友“香林曲径”,几人商议后,正式拉开了寻找梅光荣烈士墓碑的序幕。
“香林曲径”查找了湖北省地方志,从中查到了梅光荣烈士更为详尽的资料:梅光荣烈士,原籍湖北黄安(今黄冈市红安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在鄂东特委工作,1930年转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务。1932年1月,随着鄂豫皖省委的成立,梅光荣担任了省委委员。同年9月,红四方面军对鄂豫皖展开了第四次“围剿”,时任红四军十师政治部主任的梅光荣,在此次围剿中光荣牺牲在了河南省光山县扶山寨阻击战战场上,年仅32岁。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历史记载,“香林曲径”将烈士的牺牲地锁定在了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的浒湾乡西北至西南扶山寨、四面山以及金兰山一带。乌蒙咨询河南志愿者,获取了扶山寨纪念馆电话,可惜电话拨过去后,工作人员反馈并未查到梅光荣烈士信息。随后大家又通过“河南著名烈士名录”查到梅光荣烈士资料,与上述信息一致,基本可以确认梅光荣烈士的牺牲地就在河南新县。考虑到相关部门工作流程,志愿者们建议梅继忠与烈士亲孙子梅建坤先行到红安当地各职能部门查询烈士档案。6月26日,“香林曲径”与红安爱心人士李汉清陪同梅继忠、梅建坤再次来到红安县档案馆翻查到了烈士档案,仔细梳理后得出如下结论:
梅光荣祖籍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家族分支在红安县、新集县(今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新集镇)以及光山县等地。梅光荣一家五口人以及梅光荣的姐姐原本生活在今河南新县新集镇柳棚村,革命前梅光荣曾在董店村做过管帐先生。1931年肃反运动,一家人被关押起来,梅光荣妻子因腿疾严重被允许带着儿子外出治病,母子得以脱身回到湖北,梅光荣则与两个女儿留在新县,不久梅光荣在肃反运动中被杀害,两个女儿下落不明,其姐姐继续留在新县生活。据烈属回忆,八十年代左右,曾有亲人从新县来到湖北找过他们,可惜后来再度失去联系。另有档案记载,红四方面军1931年11月7日成立,梅光荣时任政治部主任,但是在1932年6月后再无其任职记录。据此判断,梅光荣烈士的牺牲时间大概就是1932年6月后,结合鄂豫皖肃反运动发生时间,基本确认与此前查到的梅光荣烈士在肃反运动中被杀害时间吻合。
紧接着,“香林曲径”与李汉清在光山县肃反运动资料中发现了梅光荣烈士的名字,然而,经联系光山退役军人事务局与信阳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在该两局档案记录中均无梅光荣烈士的信息。据光山县档案馆代主任反馈,在党史中确有烈士事迹记载,但是不知何故,在烈士英名录中也未查到丝毫档案信息。
9月3日,“香林曲径”在新县地方志中找到了梅光荣烈士的名字,她立刻联系了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张伟,新县新集镇退役军人事务科吴欢,虽然在该两个单位亦无烈士信息,但吴欢在新集镇找到了梅光荣烈士姐姐孙子胡振河、胡振友。这个结果让大家喜出望外,没想到寻找梅光荣烈士的墓地,竟有了意外的收获。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香林曲径”的足迹踏遍了新县林冲镇、沙窝镇、八棚镇、董店镇、浒湾乡等多个地方,对这些地方涉及到的梅氏家族逐一走访。又先后去到新县博物馆、首府烈士陵园、沙窝烈士陵园寻找烈士墓碑。
9月8日,“香林曲径”在吴欢的陪同下,前往新集街道办与胡振河、胡振友见面,两人了解到“香林曲径”的来意后,马上联系上了梅氏家族族谱的编撰人员,对梅光荣烈士居住过的柳棚村和工作过的董店村进行了实地走访。当天下午“香林曲径”返回光山县档案馆继续翻查烈士资料,发现虽然没有梅光荣烈士的名字,但在光山白雀园纪念园安葬有光山肃反运动中被杀害的烈士。“香林曲径”当即前往纪念园,果然在这里找到了梅光荣烈士的墓碑,这一刻,“香林曲径”长出了一口气,面向墓碑深深地鞠了一躬。这场历时四个月,跨越鄂豫两省、七个县/乡/镇/村、二十多个部门及基层政府的艰辛寻找,终于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寻找梅光荣烈士墓碑,不仅了却了烈属的心愿,让梅光荣烈士的忠魂有了确切的告慰之地,让烈属几代人的牵挂终于落地,更让断裂数十年的亲情重新接续。这场寻找早已超越了“寻找墓碑”本身,它既是对革命先烈的铭记,也是对烈属情感的慰藉,更是对“不让英雄无名、不让亲情失联”的温暖践行。
原帖链接:
寻找1900年出生1932年在河南省光山县扶山寨牺牲湖北省红安县 梅光荣烈士安葬地717008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敬,他们在案例的沟通走访、排查对比的过程中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寻找,加之编写时间相对紧迫,所以在案例编写时,难免会对案例的内容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细化完善总结内容,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案例总结内容有不妥,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提出修改意见,随时与案例编辑或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