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0例)“路人”有名,归家有期——程圥忈寻家

发布时间:2025-09-15

“路人”有名,归家有期

——程圥忈寻家

编 辑:依 依

       在宝贝回家登记时,他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圥忈”,我好奇查了一下,这两个字是生僻字,发“路人”的音。我猜测,是不是他的身世,让他将自己看作了人生旅途中的“路人”,影射他自己的内心。

       圥忈是1998年被送到福利院的,那年他两岁,2004年,养父母从福利院收养了他。他曾试着去福利院寻找最初的档案记录,但时隔多年,档案已经找不到,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叫什么名字。

       2023年2月,圥忈的案例由志愿者海浪跟进,信息过于简单,海浪发帖后,让圥忈马上采血,希望能尽快排查到他的疑似家族,可惜的是,两年过去,他的DNA没有比对上亲人,也没有传来线索。期间志愿者在论坛找到过疑似,但经过细致比对,都是圥忈的情况不符,逐一被排除。

       2025年7月23日,圥忈的寻亲终于有了转机,志愿者风行者在工作中发现:广西河池市环江县和都安县分别出现了两位蒙姓疑似人,这两人有可能与圥忈来自同一家族。海浪立刻求助广西志愿者,阿冬婆联系了都安县蒙家,家族反馈并没有孩子丢失。8月1日,阿冬婆与志愿者梅园初雪,当地公益团队志愿者鲁豪和泪梦红尘,来到都安县实地走访蒙姓人所在村,询问了很多村民,村民们都反馈没有与圥忈相符的孩子丢失过。志愿者们分析认为,既然两位疑似人都是蒙,那不排除圥忈的亲人也是姓蒙。这时鲁豪建议往相邻的东庙乡走访,8月3日,几位志愿者来到东庙乡,找到了好几个蒙家,这几家与之前一样,都说家里没有孩子丢失过。幸运的是一位村民帮忙把圥忈的信息转到了蒙氏家族群,并承诺如果有人反馈线索,会第一时间告诉志愿者。

       几天后,当阿冬婆联系热心人时,一个好消息传来,在东庙乡某村,确实有一对夫妇丢失过一个儿子,丢失的时间和圥忈差不多。热心人联系上了这对夫妇,但对方始终没有回复,无法掌握更多信息。随后热心人将夫妇俩的电话交给了阿冬婆,与他一样,阿冬婆也没能联系到他们。

       既然直接联系没有办法,那就只能找其他方式。阿冬婆转而求助东庙乡苏乡长,苏乡长得知来龙去脉后,马上通知夫妇俩所在村的书记,让村书记去找这对夫妇。很快,阿冬婆就收到了书记的回复:夫妇俩名叫蒙照轩和韦爱香,其子蒙桂龙1994年出生,1999年4月,夫妇俩带着儿子从北海打工回来,途经南宁汽车站时孩子不慎走失。夫妇俩没什么文化,又不知道报警,在南宁寻找了一个月也没有孩子的下落。

      带着村书记给的地址,8月5日阿冬婆梅园初雪、泪梦红尘再度来到村里,找到了蒙家夫妇,进一步了解到:当年蒙照轩带着两个孩子从北海回来,在南宁汽车站转车时,他一手抱着一岁多的女儿,一手拎着行李,五岁的儿子跟在身边。车站人多混乱,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儿子就不见了。他当时焦急万分地在车站周围找了一天,第二天他把女儿送回家后,又返回南宁寻找了一个月,始终没能找到。回家后,他怎么也不能原谅自己,一度想要自杀,被老父亲拦了下来。这20多年他始终活在自责中,是他把儿子弄丢了,那种愧疚让他几乎夜不能寐。前几天,有人跟他说孩子可能来找家了,他既高兴又担心是骗子,所以才一直没有回复对方的信息,也不接听陌生来电。

       虽然圥忈不记得与父母分开的细节,但从照片上看,他与父母的长相非常相似,再加上他右脚踝处的伤疤也与蒙照轩讲述的儿子身体特征一致,大家判断,圥忈极有可能就是蒙照轩失散的亲生儿子。随后几位志愿者指导蒙照轩夫妇采集血样,海浪在网站登记家寻信息,并提交了协调双方DNA比对的申请表。

       9月5日比对成功,DNA鉴定结果证实,圥忈就是当年在南宁汽车站走失的蒙桂龙。9月14日,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圥忈从南宁回到了都安县东庙乡家中,与父母亲人团圆。他不再是自己人生的路人,父亲背负了26年的愧疚也终于可以放下。

       原帖链接:
       1996年出生1998年被送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福利院后领养到当地的程圥忈寻亲643042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敬,他们在案例的沟通走访、排查对比的过程中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寻找,加之编写时间相对紧迫,所以在案例编写时,难免会对案例的内容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细化完善总结内容,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案例总结内容有不妥,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提出修改意见,随时与案例编辑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