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2例)难念的经——小松寻家

发布时间:2025-09-02

难念的经

——小松寻家

编 辑:施施然


      约1988年出生,一岁左右与母亲一同从贵州纳雍县阳长镇被拐至河南滑县的小松,她一直不理解,母亲离开河南时,为什么要留下她,之后又为什么不回来找她。她反复纠结于要不要寻找母亲,延续断掉了的亲情,但当志愿者们替她找到了母亲,她又将自己禁锢在百转千回自己织造的千丝万缕的心结里,选择了逃避。

      事情的起因,或说是开始于抖音,也可以说是开始于宝贝回家贵州志愿者鸿哥。源起于抖音平台里一则抖音寻人视频信息下,小松有感而发留下了评论,提到了自己自小被拐的身世。而同样刷到这条视频信息并留意到小松评论的鸿哥,宝贝回家志愿者的觉悟,让他对小松的评论没有选择一扫而过,而是立即联系小松,建议小松到宝贝回家寻子网网站上去登记寻亲,直至最后协助小松在网站登记了她寻找家人的求助请求。

      2025年7月,寻家工作组志愿者金兰接到协助小松寻找家人的任务。金兰根据登记资料所预留的联系方式联系小松,方法用尽小松也没做理睬。不得已,金兰只得找到协助小松做寻亲登记的志愿者鸿哥,在鸿哥的沟通下,小松依然稍显迟疑,不情不愿地给提供了她的相关寻亲线索。

      1989年,小松一岁多时,父母闹矛盾争吵过后,母亲一气之下带着她离家出走,结果被人贩子骗到河南安阳滑县一村庄,将母亲卖给了她现在的养父做妻子。1991年,母亲在生下小妹一年多后取得养父信任,应要求留下她和妹妹,与养父一起回了母亲贵州老家。怎知,返回时,只见养父却没了母亲的身影,从此,她与母亲分开便再也没能见过面。长大后,从养父口中得知,母亲老家在贵州纳雍县阳长镇小寨村,本名陈素兰,生父郭贵军,舅舅陈士忠,外公陈学友......

      金兰整理从小松那里搜集到的线索,在网站论坛里为小松发布了她寻找贵州亲人的寻亲帖:
      约1988年出生一岁左右和妈妈一起从贵州省纳雍县阳长镇被拐到河南滑县的小松寻家722524

      小松提到,她不太能确定养父所说是否全部属实,但一想到母亲抛下年幼的她独自离开就感觉一阵阵心寒,从内心深处不太愿意提起母亲,也就没有想过要去证实养父所说的一切是否真实,寻亲的念头在她脑海里更是闪都没有闪现过。若不是在抖音里看到有与她类似寻亲消息让她有所触动,让她不由自主地发表了评论,而评论又恰巧被鸿哥看到,若不是鸿哥的劝导让她动摇了寻找亲人的心,她是不会主动去寻找丢下她不管的母亲的。

      所幸,在反复推拒中,金兰还是搜集齐了小松生父母家的相关线索。小松提到的贵州纳雍县阳长镇小寨村距离鸿哥家也不是太远,金兰发布寻亲帖的当日,鸿哥便通过小寨村村干部找到了疑似小松舅舅陈士忠的联系方式。金兰联系陈士忠说明找他的缘由后,陈士忠告诉金兰,当年,他家姐姐与姐夫闹矛盾后,姐姐确实是带着侄女离家出走被拐到了河南。后来,河南姐夫与姐姐回贵州老家到镇上时,姐姐趁河南姐夫不注意躲了起来。河南姐夫找去了他们家,住了好几日没能找到姐姐就自己回了河南。姐姐从河南回家后又重新组建了家庭也又生了孩子,加上姐姐不识字,也害怕再去河南,心里惦记着小松,但却不够胆再去河南看看......

      通过陈士忠,金兰与小松母亲陈素兰取得联系,沟通时却因陈素兰的方言口音重,只得麻烦鸿哥从中协助。在鸿哥的帮助下,陈素兰给金兰提供了她的照片,并通过鸿哥转述,说明小松养父名为张保付,同时附上了小松养父家地址及养父家兄弟的姓名。

      小松的生母至此基本可算是已经找到,金兰在告诉小松这一消息前已经问小松要过小松养父的姓名和照片。小松生母和养父的资料和照片均已交到了金兰手上,金兰为小松养家和生母家交换了他们彼此提供的照片。看到照片,小松舅舅和生母一眼就认出了照片中的人是小松养父,而小松养父也认出了小松生母的照片。

      生母陈素兰、舅舅陈士忠、外公陈学友,小松养父张保付再加上线索没搜集到的小松养家叔伯的名字等等信息,双方资料一对比,信息一一贴合。小松生母及养家双方也均认定对方,确认无需再做更多鉴定来证实他们与小松的关系。经金兰与网站商议决定,为他们双方交换了联系方式,宣布兰就此完成此次寻亲跟进任务。案列跟进任务虽已完成,但这次任务,金兰终觉未够圆满,小松心结未解,无论金兰鸿哥如何劝解,她始终坚持,亲人找到就行,见与不见、认与不认不是很重要。

       母亲当年被拐逃离,源自恐惧结下难以解开的结。孩子身处他乡异地,困于被至亲抛弃的结界里无法脱困。心病还需心药医,心结得靠自己解,结结与解结,各有各自难念的经!

       一直关注小松后续的金兰鸿哥,最近从小松生母家亲属处获悉,小松已添加了他们的联系方式,也已与他们有过简短沟通,相信不久的将来,时间能化解所有的一切。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敬,他们在案例的沟通走访、排查对比的过程中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寻找,加之编写时间相对紧迫,所以在案例编写时,难免会对案例的内容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细化完善总结内容,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案例总结内容有不妥,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提出修改意见,随时与案例编辑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