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已无恙,英魂归故里
编 辑:今 生
“青山埋忠骨,浩气贯长虹。”齐明昌烈士,这位在1952年云南省河口县桥头乡老卡地区剿匪战斗中英勇捐躯的英雄,其英魂在异乡默默守望了数十载。直到2024年11月18日,宝贝回家志愿者湛蓝接过了为烈士寻亲的重任,一场跨越岁月长河、饱含深情与敬意的寻亲之旅,就此激昂开篇。
任务当前,湛蓝不敢有丝毫懈怠,时间在此时显得尤为珍贵,每一分每一秒都承载着让烈士与亲人重逢的希望。他如一位执着的历史探寻者,迅速投身于资料的海洋中。陵园的记载是他最初的线索,他逐字逐句地研读,仿佛能透过那简洁的文字,看到烈士当年英勇无畏的身影。
齐明昌,这位来自山西省浮山县北王乡的热血男儿,怀着对党的赤胆忠心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毅然投身革命事业。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战斗在剿匪的最前线,最终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牺牲时,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三十八师一一三团三连指导员,那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湛蓝怀着对烈士的崇高敬意,精心编辑寻亲帖子。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他对烈士的缅怀和对寻亲成功的期盼。编辑完成后,他迫不及待地将帖子转发到山西群,如同在广阔的人海中撒下一张希望的网,期待着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场为烈士寻亲的行动中来。
为了进一步缩小寻亲范围,湛蓝将目光投向了那一本本厚重的县志。这些县志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躺在书架上,等待着有人来揭开那段被岁月尘封的记忆。湛蓝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页,一页一页地翻阅,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执着。他在泛黄的书页中寻找着与烈士家乡相关的蛛丝马迹,仿佛在与历史对话,试图从那些古老的文字中找到烈士亲人的线索。
然而,寻亲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湛蓝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线索依然有限。在这关键时刻,他想到了浮山点滴爱心协会的仝先生。仝先生是一位热心公益、古道热肠的人,当湛蓝向他求助时,他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仝先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人脉资源,积极联系朋友,在浮山县北王乡展开了一场细致入微的寻找。他不辞辛劳,奔走于各个村落之间,向当地的村民打听烈士后人的消息。每一次询问,他都满怀期待;每一条线索,他都认真记录。
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仝先生终于找到了烈士后人的联系方式。当他将这个宝贵的信息传递给湛蓝时,湛蓝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喜悦和激动。他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拨通了烈士后人的电话。电话那头,是对先辈满怀思念与敬意的亲人们。湛蓝用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向他们介绍齐明昌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寻亲的过程。他仔细核实每一个信息,生怕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当确认对方就是烈士的亲人时,湛蓝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随后,湛蓝将烈士的安葬地以及墓碑照片发送给了烈士后人。那一方墓碑,承载着烈士的忠魂;那片土地,见证了烈士的英勇。电话那头,传来了烈士后人感动的抽泣声,他们仿佛跨越了时空,感受到了先辈的气息。他们对志愿者们多年来的坚持和付出表达了深深的感激,这份感激之情,不仅仅是对湛蓝和仝先生的,更是对所有参与到这场寻亲行动中的人们的感谢。
这次为齐明昌烈士寻亲的成功,是众多爱心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温暖,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位烈士都值得被铭记,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寻亲行动,不仅让烈士与亲人跨越时空“重逢”,更让烈士的精神在亲情的延续中得到传承。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继续关注烈士寻亲工作,让更多的烈士找到回家的路。让我们铭记这些英雄们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因为,他们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原帖原帖:
1952年剿匪战斗中牺牲祖籍山西省浮山县 齐明昌烈士静待家人698832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敬,他们在案例的沟通走访、排查对比的过程中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寻找,加之编写时间相对紧迫,所以在案例编写时,难免会对案例的内容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细化完善总结内容,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案例总结内容有不妥,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提出修改意见,随时与案例编辑或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