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辑:爱一直在路上
2025年3月17日,宝贝回家寻家工作组志愿者爱一直在路上接到小智的寻亲任务后,通过微信沟通时,了解到孩子不是很积极的应对寻亲的事情,一直到22日都没有再回复任何信息。3月23日凌晨1点多,小智发过来一段话,让爱一直在路上知道了他不积极的原因。
原来在小智的记忆里,他是5岁左右的时候跟着父亲坐了很久的火车到了福建,没有多久就跟着另外一个男人到了现在养家的隔壁镇:白沙镇,他认为是父母卖了他。因为有这个记忆,所以小智认为一定寻找不到自己的父母。
爱一直在路上分析了小智的记忆可能是有偏差后,他说了一个不符合福建养家生活习惯的爱吃辣习性,笃定自己不是福建本地人,可能是江西或者西南地区的孩子。爱一直在路上引导他对自己住的环境,吃过的食物和习俗等方面回忆,小智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自己除了爱吃辣,还吃过一种家里自己做的类似稀饭甜甜的食物(贵州志愿者乌蒙说是甜酒也是醪糟),和植物做的粑粑,根据小智提供的图片得知是鼠曲草,还吃过凉薯。住的地方是在一个不高的山坡上,房子很破旧,站在房子前晚上能看到对面的街上有很多灯光。山坡下有类似羊圈的小屋,房子旁边有一个深深的地窖,用来储藏红薯等。不记得什么节日会在屋前屋后还有羊棚,甚至延伸到马路边上点上红蜡烛。下巴是在吃饭时被打碎的碗割破,还是妈妈抱着去山下缝的针。
根据小智提供的信息,3月24日爱一直在路上发布了寻亲帖并指导他采血。云南志愿者亲爱的路人和重庆志愿者伪汉子首先就提出可能小智可能是来自贵州。帖子转发到宝贝回家各群后,志愿者们大量扩散,并制作视频在抖音发布。其中贵州志愿者张小七扩散的视频被贵州当地网友大批量观看,评论达到几千条,她没有放过一条评论,在评论里,有个网友说像他们家丢失的亲戚。张小七私信了该网友,得知网友奶奶的侄子在福建失踪后,将网友的联系方式提供给了爱一直在路上。沟通中得知,孩子大约5岁时跟着父亲、继母和继外婆在福建失踪,下巴的疤痕也相符。爱一直在路上引导疑似妹妹登记,同时指导疑似父亲采血入库,4月30日很遗憾的是比对失败了。该户人家的寻亲工作后续由家寻工作组志愿者米粒接手。
4月28日志愿者大虫排查得出:遵义市土坪镇新洪村的郑先生和朱先生疑似小智的家人。家寻志愿者鑫鑫通过遵义陈警官拿到了朱先生的联系人电话。沟通中得知,朱先生的哥哥曾经丢失过一个孩子,名叫朱小冬,并提供了疑似父亲和姐姐的电话。鑫鑫跟父亲沟通时,父亲知道孩子有线索了以后激动的哇哇大哭,随后说出孩子失踪的经过。
父亲1998年开始一直在福建工作,2000年5月左右父母离异,母亲回了正安,父亲带着孩子去福建打工,工作时把孩子交给一位贵州老乡和其女友照顾。孩子失踪时是给老乡带的第二次,时间是在2000年的农历十一月,父亲下班以后去接孩子,老乡两人告诉他孩子失踪了。当时父亲也没有报案,就自己找了好多地方。因为孩子失踪,老家的人都说是父亲把孩子卖了,父亲一直也未再回过贵州。
5月4日鑫鑫指导父亲采血,爱一直在路上再次让小智采集血样,5月26日,陈警官发来好消息,双方DNA比对成功。5月26日晚上,鑫鑫和爱一直在路上分别联系了孩子的生父,了解到孩子是1995年11月13日出生,原名朱小冬,2000年农历5月跟着父亲去福建,2000年11月孩子失踪。孩子父亲还提供了一个的信息,老乡的女友与老乡分手后,嫁到了小智养家的隔壁镇白沙镇,父亲也去找过,万万没想到,自己离孩子曾经如此的近。
小智知道找到家以后,也敞开了心扉,说出了他心里一直想说但又不知道跟谁说的话。小时候他很羡慕有父母的孩子,但到养家时养母已经是肺癌,大约半年后去世,养母去世后两个月左右,养父因为是入赘,也离开了养家,他就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因为家里没有其他的人可以帮衬,初二都未读完,爷爷就让他跟着亲戚去了西安打工。小智说知道自己有父母,姐姐很欣慰,也衷心的感谢志愿者们。
原帖链接:
约1996年出生5岁左右不知从哪里被拐在福建省莆田县的小智寻亲709457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敬,他们在案例的沟通走访、排查对比的过程中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寻找,加之编写时间相对紧迫,所以在案例编写时,难免会对案例的内容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细化完善总结内容,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案例总结内容有不妥,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提出修改意见,随时与案例编辑或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