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兄亦母的呼唤
编 辑:米楼妈妈
2018年3月4日,宝贝回家志愿者米楼妈妈接到网站任务,登记信息显示,寻亲人是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茨院乡葫芦村马场社一位叫米世田的人,是失踪孩子米艳的哥哥。
起初,简单的登记信息让接触惯了太多不幸家长的米楼妈妈觉得,联系人是失踪孩子的哥哥而非父母,这种情况下,与寻亲人交流不会有太多感情的起伏。可是当米楼妈妈拔通了登记人的电话时,这位哥哥的表现出乎意料的激动。不惑之年的男人,在电话那端哭得泣不成声,措手不及的米楼妈妈连忙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告诉他我们将为他尽力提供帮助。
经过短暂的情绪调整,米世田开始了讲述:他要寻找的妹妹叫米艳,在家排行老七,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米世田在家排行老四,是失踪孩子的四哥。由于母亲早亡,父亲在三年前病逝,因此,关于这个年幼的妹妹具体的失踪时间和出生时间,这位哥哥说不太清楚,都只能用“左右”“不太确定”来叙述,但这位哥哥却能准确说出小妹的疤痕、小妹的特征、小妹的喜好和生活习惯等细节。
米世田讲述的一些细节非常的仔细也非常的确定,根本不像是一位哥哥对妹妹的了解,更像一位妈妈对孩子的了解,甚至让米楼妈妈这位天天陪伴孩子成长的母亲都感觉汗颜。通过与米世田近两小时的电话沟通了解,米楼妈妈才知道,这位哥哥,不但是失踪孩子米艳的四哥,更似小妹的母亲。在小妹两岁时,他们的妈妈就去世了,家里兄弟姐妹众多,哥哥姐姐们都已成家并分家单过,留下年幼的米艳与爸爸生活。一个大男人,本就不会带孩子,更何况是带一个只有两岁的幼儿,如此情况下,这位四哥,便担负起了母亲的角色,给了米艳所有孩子该有的“母爱”,从衣、食、住、行及一切生活起居,事无巨细,都由这位四哥一手操持,就这样,米艳在四哥的呵护和养育下长大。2007年左右,年仅15岁的米艳跟爸爸说要去江苏打工,独自一人拖着行李离开了家,从此便再无消息。
“我想了好几多年了,想找妹妹,可一直不知道该去哪找,她虽说是我的妹妹,却跟我的女儿没两样,她是我一手带大的,我尽了我全部的能力给她爱,现在爸爸没了,大哥也在几年前病死了,兄弟姐妹也就只剩下我们几个了,小妹在哪里也不知道,她离家时年纪还小,也不知道这些年她是怎么过的,过得怎么样了……”,电话里哭泣着的米世田,言语间全是对这个小妹的关心和牵挂。
米楼妈妈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及时整理信息并发在论坛发布了帖子:
寻找1992年出生2007年失踪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茨院乡葫芦村马场社 米艳313315
2018年5月27日,宝贝回家全国接待群来了一位寻亲人,接待员斓曦接待了他。对方告诉斓曦,自己是失踪孩子米艳的老公,米艳本人看到了米楼妈妈发布的寻找米艳的帖子,但因为种种顾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家人。今天进入接待群,是想直接联系米世田,询问米艳娘家近况,再考虑如何让米艳回家。然而,当斓曦让他留下联系方式时,他却并不配合,坚持要求直接联系家长。本着对寻亲人负责任的态度,斓曦反复解释,在没有经过DNA比对或者信息核实之前,是不能提供家长的电话的。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劝说,米艳老公终于同意留下电话和姓氏,等待志愿者联系。
收到接待员的通知后,米楼妈妈电话联系了这位先生,据他自述,他本人姓王,失踪孩子米艳就是她的老婆,米艳通过朋友圈看到了寻亲信息。那之后,米艳一直在纠结怎么样去与家人相认。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自己的婚姻,米艳家是回族,家族很大,而王先生是汉族,这样的婚姻在他们家族里很难被族人接受,所以离家这么多年她也没和家里联系。自从看到哥哥寻找她的信息,知道爸爸已经在三年前逝世,米艳就一直在伤心哭泣,想回家却又不敢回家。王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才进入了宝贝回家全国接待群,想直接找到哥哥,让他们兄妹团圆。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为了谨慎起见,米楼妈妈马上联系了米世田,试探着询问米家对于回汉通婚这个问题的态度,米世田愣了愣神回答:“没有什么比亲情重要,没有什么比得过妹妹的幸福”。听到米世田的话,米楼妈妈心里一喜,立即联系王先生,通过微信与米艳进行视频通话。通过视频,米楼妈妈确定这就是失踪八年的米艳,在通话中,米楼妈妈以一位姐姐的身份,推心置腹的劝导她:“四哥和你的所有哥哥姐姐们,都盼着能有一天找到你,据你四哥说,你爸爸走的时候,一直念念不忘你,所有兄弟姐妹全到场了,就缺了你,虽说你们分开只是不到十年,但就是这十年,你们错过的亲情,是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回家吧,米艳,别再让这份遗憾继续,其实你在你四哥的心里,你不仅仅是妹妹,你更似他的女儿。你根本无须顾虑太多,家里人都会接受你,接受你老公,你哥哥跟我说过,只要你过得幸福,其他的都不重要……”一番诚恳的交流,让视频那端的米艳泣不成声。这次的沟通,彻底打消了米艳的顾虑。
当天晚上,迫不及待的米家兄妹通过视频见了面,兄妹相见,分外亲切。王先生激动的给米楼妈妈打来电话,除了表达谢意外,还诚恳提出:“你们如此帮助我们,我们要如何感谢你?”
案例结束了,王先生朴实的问话,让米楼妈妈辗转难眠,深夜在朋友圈发出:“要我怎么感谢你?” 其实,有此心,我足矣,助你,我之责,团圆,我亦喜。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功劳,是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致敬。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的编写时间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的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是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彤(2022399556)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