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开始,寻家孩子曾阿佳的帖子就不断的辗转于宝贝回家各群,大家讨论的焦点一是丧葬风俗:家乡办丧事时会在棺材上面绑上一只公鸡;焦点二是记得有一句家乡话是“旧子吧”。曾阿佳的第一任跟进志愿者东方剑,在帖子里详细记录了曾阿佳能回忆起来的所有信息,包括他的身体特征:右眼下眉毛边有颗黑痣,右耳朵有个肉长的小东西,右手腕有块不明显的小斑纹痣,嘴下巴有颗小黑痣,两只脚的最小的脚趾头的指甲都是肉指甲,左手的手指头有个刀疤。
曾阿佳被拐时六岁,他记得在被拐的前一天,母亲和邻居母亲吵架,第二天,两个母亲都离家出走了。同一天,他和另一个男孩被人贩子从家门口抱走,但他始终想不起来这个男孩,是自己的亲哥哥,还是邻居哥哥,也不记得后来这个哥哥被卖去了哪里。
帖子里有一张曾阿佳的照片,不清晰,但是依然能看出照片上的他满怀忧郁的眼神。曾阿佳是那么的想家,他固执的认为家在贵州,所以当他长大,有了自立能力,他离开福建三明,来到了贵州省贵阳市。于是多年来,志愿者的目光也都聚焦在了贵州省。
遵义、毕节、纳雍、大方、安顺、凯里,几个市县的志愿者都纷纷跟帖,提出在当地都有与曾阿佳记忆较吻合的丧葬风俗,还有数十名志愿者跟帖比对多个疑似家寻。2013年,贵州志愿者在毕节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寻亲大会,曾阿佳作为疑似贵州的寻家孩子,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在志愿者的督促和网站的努力下,顺利采血入库。
从2012年到2022年,十年时间,4万名志愿者查看了曾阿佳的寻家帖,回帖高达116楼层。这些数据和痕迹,足见大家对曾阿佳案例的高度关注。
东方剑退出后,2021年7月寻家工作组志愿者小河小鱼接手跟进,在与曾阿佳建立联系后,整理信息发给了志愿者快刀,请他帮助排查曾阿佳的疑似家族。8月,快刀发来了一个地址: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董马乡新发寨村,这个村子里有一个叫王远金的人,疑似曾阿佳的亲人,但是没有联系方式。难道曾阿佳不是贵州孩子,而是来自云南?为了进一步求证,小河小鱼把这个地址发给了志愿者紫彦,请她帮忙联系云南志愿者开展走访工作。
紫彦拿到地址后,与当地志愿者一起辗转找到了这个村里的人,但是经过核实,这个村里并没有叫王远金的人。第一次走访无果,案例只得暂时搁置。
2022年2月,云谷想起来在之前的一个案例走访中,云南志愿者米楼妈妈曾经与西畴县的热心人打过交道,便立即联系了米楼妈妈,请她想办法再次查访新发寨村。
2月18日,米楼妈妈通过热心人了解到,村里确实有一个叫王远金的人,但是这个人目前并不在村,而是因为某种原因离开了村子,户籍也随之迁移,这也就是此前紫彦未能找到他的原因。
2月20日,米楼妈妈带来了更为详尽的信息,王远金并非曾阿佳的直系亲属,而是他的同宗人,并且米楼妈妈已经找到了疑似父亲的联系电话。据疑似父亲所述,被送出去的孩子叫王远池,出生于1985年。1991年农历九月初一,王远池的母亲与他的大伯母一同被人拐卖,留下王远池父亲一人,既要照顾病重的大哥,又要照顾两个孩子。1992年正月,家里因为建新房和孩子大伯生病,欠了很多外债无力偿还,父亲只得在外四处躲债,再也无瑕顾及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况下,王远池和堂哥王远良的生活状况就可想而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父亲受一个何姓人的欺骗,同意他为两个孩子找一个好的人家收养,就这样与两个孩子忍痛分离。一年后,父亲无意中遇到何某,追问两个孩子的下落,何某却始终不松口,父亲冲动之下与何某动了手,但依然没能问出孩子们去了哪里。等到父亲从别人口中确认何某是人贩子的时候,何某已经病故,父亲追悔莫及,却又无能为力。
虽然与儿子失散多年,但父亲对儿子的点点滴滴记忆犹新。父亲记得儿子的左眼皮上有一颗黄豆大小的印记,左手臂内侧有一块鸡蛋大小的黑色胎记,耳朵上有一个小肉丁。这几个特征与曾阿佳的高度吻合。
信息核实到这里,米楼妈妈和云谷已经初步确认,这个父亲应该就是曾阿佳的亲生父亲了。征得王远池父亲的同意后,米楼妈妈代他登记了寻找王远池和王远良的信息,并在论坛发帖。同时与小河小鱼一起分别向网站申请协调曾阿佳与王远池父亲的DNA鉴定。
不出所料,DNA鉴定结果显示曾阿佳与王远池父亲就是亲生父子,这一结果让寻家整整十年的曾阿佳,以及众多关注他的志愿者无比欣慰。十年的坚持与不放弃,终于迎来了父子团圆,也证实了曾阿佳是云南人,而非贵州人。
原本志愿者是希望找到王远良后,让兄弟俩相约认亲,但由于曾阿佳对堂哥并无太多记忆,无法提供任何堂哥的信息,再加上王远良父亲已经去世,DNA也未能入库,因此想要找到王远良,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所幸王远良母亲已经自己回家,只是王远池母亲下落不明,但志愿者不会放弃,接下来还会继续跟进寻找王远良以及王远池的母亲,直到他们回家的那一天。
原帖链接:
大约出生1989年1995年被拐到福建三明 曾阿佳(男)寻亲40373
寻找1985年出生1992年与堂哥一起失踪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董马乡新发寨村 王远池600270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敬,他们在案例的沟通走访、排查对比的过程中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寻找,加之编写时间相对紧迫,所以在案例编写时,难免会对案例的内容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细化完善总结内容,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案例总结内容有不妥,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提出修改意见,随时与案例编辑或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