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去三十年,难忘故乡情
——朱高梅回家
编辑:青梅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贫穷,梦想和家人。家人不能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朱高梅却在等待中度过了三十余载,难以承欢双亲膝下,心牵挂苍苍白发,每逢佳节愈发思念自己的亲人,她渴望回到故乡,拥抱年迈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谈天说笑。
朱高梅15岁时就被人贩子拐卖到安徽省蚌埠。她记得那年是在去姨娘家的路上,被人贩子带到附近的汽车站,一路坐汽车到安徽省蚌埠的。而这之前她依稀记得自己家在陕西省平利县前进八队,朱高梅是自己以前的名字,到蚌埠以后自己就叫小朱了。记得父亲的名字叫朱青富,母亲名叫康武秀,姐姐名叫朱高香,哥哥名叫朱高海、朱高学。姨娘家的地址是陈家坝,姨娘家和自己家离的很近。身上有两处伤疤,一处是小时候给邻居家带小孩右小腿迎面骨有被开水烫过,另一处是左手食指小时候切猪草时留下的。
朱高梅在婆家没有电话没有收入,就是一名地道的农家妇女。丈夫有心帮他,苦于也是大字不识一个,并且也没有寻亲方面的门路,而且也觉得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也不太好找了。可是朱高梅对家的渴望很强烈,那是一股内心无法抑制的思念,和时间一样漫长,也因为时间,让这种思念变得越发的浓重。所以她从未放弃过,并发誓此生一定要回家。
2017年6月3日志愿者惠琴接到了网站管理梦发来的朱高梅的寻亲任务,第二天惠琴便联系上一个叫孔维乐的男孩。经过了解才知道,登记人孔维乐是寻亲人朱高梅婆家的侄子,婶婶朱高梅是黑户没有身份证,不识字没文化,不会上网,甚至连手机都不会用。但是朱高梅的寻亲愿望从来都没有磨灭过,以前求人通过写信的方式寻过亲,结果没有等到回信就不了了之了。孔维乐了解到婶婶的身世后很是感动,就萌生了替婶婶网站寻亲的念头,于是在宝贝回家的网站做了寻亲登记。惠琴了解以后也被朱高梅这种不放弃的信念感动到,她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帮助这个渴求团圆梦的女子找到家。2017年6月12日惠琴根据朱高梅和孔维乐的描述整理发了帖: 约1976年出生15岁从陕西省平利县被拐到安徽省蚌埠的朱高梅寻亲267326bbhj
帖子发出后当天下午志愿者丁超就发来地图和文字信息,说是陕西省平利县长安镇枣园村有个人叫朱高学,并且枣园村8组有个已去世的康桂秀,儿子叫朱高能。同时丁超提供了朱高学的联络方式,并建议惠琴向陕西群求助。惠琴立即联系陕西志愿者秋晨,把丁超提供的线索向秋晨作了说明并进行求助核实,两个小时以后秋晨就有了反馈,多年前的号码已经打不通了。秋晨又去找平利县要了长安镇的电话,电话接通后秋晨表明了身份并说明了朱高梅的情况。镇里的干部说有个村主任就叫朱高学,秋晨随即又问镇里的干部要了朱高学的电话。
经过秋晨和朱高学的沟通得知,朱高梅家有四个哥哥,父母和大哥都去世了,联系上的是二哥朱高学,二哥是现在的村主任。哥哥不记得妹妹有什么疤痕,但记得妹妹眼睛有点小,看人斜视,脑子有些迟钝,是在陈家坝给人看孩子时失踪的。
至此朱高梅记忆里的父亲和哥哥姐姐的名字都对,母亲的名字康武秀错了一个字,应该是康桂秀。另外朱高梅还有两个哥哥朱高能和朱高德,这两个哥哥一个比她大两岁,一个大四岁。
鸟儿高飞,最终的眷恋是故林;帆船远去,最后的终点是港湾;行人来去匆匆,无论多晚,拖着一身的疲惫,最大的愿望是回家。15岁的朱高梅离去时还是花季少女,如今回家时却已是不惑之年,半壁已白发。不过这么多年渴望的艰辛,内心的思念终于可以放下,今后的日子将常伴亲人左右,聊以心中的慰藉。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功劳,是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致敬。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的编写时间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的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是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彤(2022399556)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