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教化地 八百秦川是故乡
——王海寻家
编 辑:布 尧
王海,出生四十天就经历了一场从陕西咸阳马嵬坡到山东临沂的跨省送养。
王海养父母家里,两个哥哥都有家族遗传病史,没有劳动能力,所以养父母想抱养一个男孩当作亲生儿子抚养。当时恰好亲生父母的两位熟人在临沂收购大蒜和蒜苔,听说后,便找到了王海的亲生父母。因王海家里已有两个儿子,经济实在困难,又听说养家会善待儿子,父母便决定将王海送养。
这样一别就是三十三年。
直到有一天,王海与养父母在电视上看到央视《等着我》栏目。养母望着已过而立之年的小儿子,着实不忍心见他失去这样一个找寻自己血缘的机会。于是告诉了送养的实情,年迈的养母模糊而久远的记忆是王海回家唯一的线索,而养母的支持也是对近乡情怯的王海最大的鼓舞与动力。
在养母的回忆里,当年的中间人一个叫张矮会,一个叫大老李,均为男性,是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马嵬坡杨庄人。其中大老李是王海亲生父母的远方亲戚。当时跟亲生父母说好后就和养父母这两位一起到陕西马崽坡亲自抱回了王海。
带着这些信息王海来网站登记寻亲。志愿者淡雅宁静接到任务后,当晚便整理发帖,并根据王海提供的信息,求助陕西志愿者。
陕西志愿者咸阳-兴平-燕儿看了帖子后向朋友打听后发现,马嵬坡附近并无杨庄,只有一个名为羊圈村的村庄较为类似,但该村却没有张姓人氏,也无人曾到山东收购过大蒜和蒜苔。
于是,淡雅宁静建议王海再问问养父母,能否想起更多当时的细节。根据养母再次回忆,王海家的村子在马嵬坡南面往西步行十来分钟,陕西志愿者们讨论分析后,猜测可能是附近的高庄。
第二天下午,陕西群志愿者秋晨与咸阳-兴平-燕儿到高庄实地走访,找到该村村干部打听中间人张矮会。村干部回应说,村中没有张矮会,但有人叫张文会,曾到山东做过生意,并且也曾听他提起过抱养孩子的事。在两位志愿者的请求下,村干部带领他们来到张文会家,可不巧的是,张文会不在家。秋晨和咸阳-兴平-燕儿没有放弃,而是在张文会家中一直耐心等待,直到他回来。经过与张文会的核实,寻亲信息完全吻合。张文会随后将志愿者们带到王海亲生父母家。然而,王海亲生父母家里并没有人。邻居说,王海的亲生母亲几年前已经去世,父亲前一天因晕倒住进了兴平县医院。于是两位志愿者又赶往医院,见到了这位父亲以及他的大儿子。经过双向核实,确认了养父母的姓名、年龄、地址和当时送养的情节后确定这两位就是王海的父亲与大哥。老人得知孩子在找家后,激动的泪流满面。
老人出院后,王海大哥急急赶赴山东,探望这个年幼失散的弟弟。兄弟相认后,王海也在积极地准备,等春节时带着养母和妻儿一起回家。为母亲扫扫墓,为父亲奉一杯茶,让妻子和孩子看看自己曾经生根的这片关中平原。
帖子链接:
1984年农历七月二十六出生40天大小时从陕西省兴平县被抱至山东临沂的王海寻亲274576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功劳,是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致敬。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的编写时间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的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是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彤(2022399556)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