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隔时空的呼唤
——吴家燚回家
编 辑:陈 曦
他叫唐毅,来自福建漳州,只听说自己是养父母买来的孩子,其他的便一概不知。来到这个家的时候约摸3岁,24年过去,他还是无从知晓自己的身世来历,只知道将他卖到这个家中的人是养家叔叔的表舅子。这些七弯八绕的所谓亲戚关系并没有使他能够顺利获取一些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因为这个表舅子无论怎样都始终保持缄默,而善良的他反倒担心过于高调的调查身世之谜会给养家父母带来“灾祸”或者情感上的伤害,所以一直强忍着内心的挣扎,多年来不曾提起寻亲之事。
他向宝贝回家求助的时候是2015年9月份,说不出有价值的信息,不愿公开照片,也不愿去公安局采血,怕公安局里的亲戚知道自己寻亲的事情。天上掉不下来亲生父母,但这个执拗的孩子又无法配合志愿者的帮助,这让志愿者湖北-雨一筹莫展,反复的沟通解释终究也没能让他越过内心的坎,事情的进展看起来似乎有些僵住了。
转眼来到2016年8月,唐毅这件久拖未决的事情让湖北-雨始终不能安心,他最终只能指导唐毅自行采血,采集的血样经重庆志愿者雨涵、天蓝蓝转交重庆警方进入DNA打拐数据库,不通过当地公安机关,这让唐毅放松了一直紧绷的神经,血样入库之时也让志愿者们稍微松了一口气。类似这样的说服劝解工作在日常的志愿服务中是常有的,志愿者们通常都会交流各自的技巧和方法使事情进行的更顺利,只是没想到这个孩子竟是这般的固执。
吴家雨,一个来自湖北十堰的女孩,曾经被佯装好心的邻居拐走了自己的弟弟,20多年后终于在打拐数据库中匹配到了那个尚存在人世的生命。是的,他叫唐毅,但他可能已经忘了自己曾叫吴家燚,对家雨来说,虽还未与弟弟相见,却似是触手可及,来自内心的强烈愿望和不敢相信相互碰撞着。
家燚可能从未曾想过,他的失踪对这个家庭所造成的灾难是无法恢复的。1992年7月23日,在家燚失踪两年整的这一天,父母终于忍受不住失去爱子的痛苦和遍寻无果的煎熬,双双选择了用炸药结束自己的生命。那是怎样的绝望和无可奈何,我想我们每一个正在读着这个故事的人都难以体会,但父母的选择却能真实的撼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他们也许太想倾诉自己的故事了,然而任凭自己声嘶力竭都无法喊出内心的感受,只能借这爆炸声把心声传递开去,也希望远方的儿子能够听见。
家燚失踪前这曾是一个温馨和睦的家,父亲潇洒帅气,母亲贤良温柔,为了迎接老二家燚的降生,父亲甚至割舍下了人民教师的工作,此后带着一双儿女外出务工。在武昌火车站附近安顿下来,和左右邻舍也和气相处着,日子过得虽清贫但却满满的都是幸福。
家燚失踪皆起因于邻居一个江姓男子,佯装好心帮吴父看孩子,吴父轻信于此人放心的出门干活去,只留下两个孩子交给江姓男子照看。江某抱起家燚出门,向家雨称带弟弟出去买糖,就这样轻松骗过了3岁的家雨,径直出了门再没回来。吴父回家了解了事情经过顿感不妙,一边向派出所报了警,一边带着家雨四处寻找。在一列即将开往云南的火车上,吴父发现了江某的身影,带着家雨上了列车时,却因为车上人多拥挤,吴父还没来得及靠近江某,江某便将孩子藏了起来,自己也左右躲过了吴父的搜寻。车到终点,无功而返,眼见的希望化为泡影,吴家漫长的寻子路从此开始。找了两年,走遍了全国各地,家财散尽,家不成家,人无人形。
一声爆炸,只留下了年仅5岁的家雨,从此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在这个支离破碎的家里,本该颐享天年的爷爷奶奶却不得不承担起抚养孙女和继续寻找孙子的责任。生活艰辛,但爷爷奶奶和家雨从未放弃过寻找家燚的念头。
2012年家雨听说宝贝回家网之后便立即请志愿者帮助寻找弟弟。提供的线索非常有限,寻找弟弟始终没有回音。家雨知道通过DNA比对才是最好的寻亲方法,然而这一年距离父母离去已经二十年,路漫漫,就这么盼啊等啊,仿佛看不到头。
又过了三年,依然杳无音讯,被动的等待已经看不到希望,全家人无奈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开棺提取父母的DNA检材。决定虽艰难,但我们相信父母若在天有灵定会理解,现在看来这是完成他们的遗愿的唯一方法。在十堰市竹山县刑警大队王队长的帮助下,法医龚队长前往家雨老家的墓地开棺提取DNA检材,山路崎岖,往返颠簸9个小时,所有人的不辞辛劳都是为了尽快将父母的DNA送进打拐库中。
2016年7月,距离家燚失踪24年整,志愿者寒雨告诉大家吴家父母的DNA已经顺利入库。2016年8月,唐毅被志愿者劝说自行采血入库。这一家阴阳相隔的人就是这样相遇,只是儿子回来的太迟,还未曾记住父母的样貌,未曾清楚的说一句我爱你,未曾在父母怀中长大,未曾膝前尽过孝,未曾看见自己成家立业,那些普通父母拥有的他们都不曾拥有过,就这样逝去了。
家燚,即使隔着时空,也希望你能叫一声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一定听得见。
原帖链接:
约1988年出生1991年被拐卖到福建漳州的唐毅寻亲
寻找1988年出生1990年失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火车站 吴家燚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以及各界爱心人士的功劳,是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向每一位参加案例的志愿者致敬。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的编写时间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的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是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暖(732951903)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