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年分别后 一季寻觅团圆来
——张士堂寻家
编 辑:依 依
2016年5月27日登记,28日与志愿者交流,29日志愿者发帖,8月20日确定血缘关系!三个月,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宝贝回家志愿者卫穆、淡然、小河小鱼、二月格桑、小白、血浓、江苏媒体、江苏震泽网友、震泽当地村委干部、江苏吴江东太湖论坛网友……数名爱心人用自己的辛劳与坚持,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将寻家孩子张士堂送回了家!
张士堂,约出生于1974年3月21日,同年5月4日被养家收养,居住在山东临沂,据山东的中间人回忆,亲生父母家在江苏苏州震泽公社周边几里路的一个村庄,父亲可能叫王宗生,年龄在70岁左右,张士堂应该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
养父母还在世时,曾告诉过张士堂,当年领养他时,养父和山东中间人从山东临沂出发到了江苏苏州震泽公社一个汽车站,出了汽车站(现在的老汽车站)向东走,经过一座小石头桥(桥下的小河里有小船),过了桥向东不远有一家旅馆,开旅馆的姓门凌,旁人叫他老凌,这个老凌,就是苏州这边的中间人。老凌带着养父出了旅馆后,向东沿河坝向下转弯约2、3里路就到了张士堂的亲生父母家。据山东的中间人回忆,在去父母家时,只见到了生父,生父告诉他们家里有三个儿子,想把最小的一个送人,当时养父并没有马上抱走孩子,后来在周边转了几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才又叫生父把孩子抱来旅馆,生父在孩子的随身纸条上注明了出生日期。就这样,养父带着孩子回到了山东,并取名为张士堂,抚养至今,养父原是一名公社干部,去领养张士堂时自称是中学校长。
山东中间人说,当年经他手从震泽镇抱养了三个孩子,三个孩子的父亲分别是袁根生,庄瑞生,王宗生,前面两个的孩子都已经回去认亲,只有张士堂还没回去,因此他认为其生父应该叫王宗生(音)。
养父母去世后,张士堂每每想到自己的身世,就感觉无比孤独,长这么大,还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到底是谁,不知道自己到底来自哪里。2016年5月27日,一心想要找家的张士堂,带着中间人提供的信息,在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登记了寻家信息,志愿者卫穆跟进并于28日发布了帖子:
农历1974年3月21出生在江苏苏州震泽镇当年5月4日送养到山东临沂的张士堂寻亲193499
根据中间人的记忆,张士堂的家应该在江苏吴江震泽东北方向一里地的村庄,帖子发出后,志愿者小河小鱼主动联系到卫穆,他曾经在吴江附近工作过,可以想办法进行查访。随后,小河小鱼找到吴江电视台记者为张士堂制作了寻亲的新闻视频,吴江震泽朱学明副镇长主动在自己的“秋波摄影微信平台”推送了寻亲信息,震泽一个文具店老板吴利权先生也帮助张贴寻亲告示……遗憾的是,这种种努力都没有找到有效的线索。
小河小鱼又转而通过百度贴吧和吴江东太湖论坛发布张士堂的寻亲信息,震泽当地网友根据当年抱孩子时所走路线分析,张士堂的家应该是在震泽双阳村。得到这一信息后,小河小鱼立刻反馈给了卫穆,卫穆求助于志愿者淡然,在淡然的帮助下查到了双阳村村干部电话,然而,经过村干部查实,村里并没有情况相符的疑似家庭,但村干部提到双阳村隔壁金星村有一户黄姓人家曾经送养过孩子,卫穆求助于江苏志愿者,根据淡然提供的信息,志愿者二月格桑冒着高温去疑似家庭核实信息,志愿者小白和血浓两次FD车前往震泽镇走访寻找知情人,遗憾的是,几位志愿者的努力都没有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此时东太湖论坛上有网友回复孩子可能是龙降桥村的,叫史红明,小河小鱼又将此信息转给淡然,请淡然查询,然而,经联系上家人并核实后,所有信息仍然不符。虽然黄家和史家都不是张士堂的亲人,但志愿者们还是引导两家在网站登记了寻子信息。这时张士堂那边传来消息,一起和他送养并找到家的孩子通过自己的父母打听到张士堂的家人不愿意认他,这个消息让张士堂黯然神伤,一度想要放弃寻家,志愿者们对此消息持怀疑态度,一边做张士堂的工作,一边打听信息来源,但是提供信息的人也说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因此,此信息暂时放下。
让人感动的是,家寻史红明的姐姐在得知张士堂的身世后,决定加入到帮助他的队伍中来,夫妻俩主动到双阳村进行查访。巧合的是,这次查访,遇到了村里的一个老队长,在这个老队长的帮助下,找到了张士堂的疑似大哥。经与大哥核实,当年家中确实送养过一个弟弟,父亲名叫王佰荣,母亲已经去世,而中间人所述的名字,由于记忆错误,都不是张士堂的亲生父母。年迈的父亲听说儿子回来找家,激动不已,家里兄弟姐妹们也很高兴。在志愿者们的建议下,双方做了DNA鉴定,鉴定结果很快出来,42年前被送养的张士堂就是双阳村王佰荣的儿子!
张士堂寻家,从登记到圆满,历时三个月,这中间,除了文中提到的志愿者、基层政府、媒体、爱心人的帮助,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志愿者、网友以及震泽当地政府部门领导、村干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很遗憾,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出来。通过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基层政府、村委以及爱心网友的作用,也给了我们志愿者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的功劳,是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致敬。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的编写时间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的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是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暖(732951903)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