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例)漂泊流浪四十载 向着阳光寻故乡——于明海回家

发布时间:2016-01-22

漂泊流浪四十载
向着阳光寻故乡
——于明海回家


编 辑:东北人



      2016年1月12日正值数九寒天。可是,家住洛阳市的于明海却感到心中无限的温暖。这一天,他从洛阳乘车赶往黑龙江,与年逾九旬的母亲及哥哥姐姐相见了。40多年了,他无时无刻不盼望着骨肉团圆的这一天。

      小时候,于明海生活在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林业局夹皮沟林场。一个漆黑的夜晚,他被人悄悄地抱到了一个陌生的家,这里的人他都不认识,他们都在默不作声看着他……一直以来这个梦境般的画面总是浮现在于明海的脑子里,挥之不去。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他跟同学吵架,对方吵急眼了,对他吼了一句“你是要来的”。这句话如针扎一般刺痛了他。他终于明白了,原来那个画面是真的,自己并不是父母的亲生孩子。想起平日里,自己不管犯什么错,都会被养父母严厉责罚。于明海心中不由得一阵酸楚,如果生活在亲生父母身边,该不会是这样吧。

      这个心结始终伴随着于明海,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念父母和家人;每当被养父母责骂和体罚的时候,他对养家的怨恨就会一点点增加。12岁那年,心中的积怨让他再也忍无可忍,他偷偷地离开家,到了天津,后被送到当地收容所。一个月后养父把他从收容所接回了家。离家越近,他的脚步越慢,心里越害怕。果然不出所料,回家后,他被养母暴打了一顿。倔强的他光着脚跑到周围的一个菜窖中躲了起来。到了晚上实在冻得受不了了,他就跑到邻居家,向邻居求证自己是不是要来的孩子。得到确证的答案后,他彻底死了心,决定无论如何也要离开这个家,即便是饿死在外面,也不会回这个家了。不久后的一天早上,趁养父母都不在家,于明海冒着鹅毛大雪,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这个生活了8年之久的家。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冬里,他顶着大雪,独自一人从早上8点多走到天黑,来到了距离夹皮沟50公里远的海林火车站,并扒上了开往牡丹江的列车。就这样,于明海离开了海林夹皮沟,漂泊流浪在牡丹江、哈尔滨等地,整日以乞讨为生。他不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办,只能得过且过,有一天说一天。

      1986年秋天,于明海流落到河南省洛阳市。有一次在洛阳火车站他被人打得嘴角流血。关键时刻,一位50多岁、姓郑的民警帮他解了围。这次意外的相遇,成为了于明海人生的转折点。郑叔叔把他领到了自己家,帮他擦干净血迹,听他讲述了几年来漂泊流浪、缺衣少食的凄苦生活。郑叔叔是个性情中人,他一边听一边流泪。许是可怜于明海小小年纪就有了这般坎坷的人生经历,这位素昧平生的好心人向他伸出了援手。一方面,郑叔叔鼓励他要振作起来,勇敢地面对生活。另一方面,这位可敬的民警同志四处托关系、找熟人,把于明海送去学技术、帮他找工作,让他摆脱了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流浪生活。离开家的于明海终于又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通过学习,他熟练掌握了机床操作技能。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后,他就在洛阳市扎下了根。随后,他和同龄人一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1999年儿子的出生,给于明海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而做了父亲的于明海,在体会到父子情深的同时,越来越想念自己的父母。儿子半岁的时候,经不住妻子的再三说服,于明海带着妻儿回到黑龙江看望养父母。2009年养父母要搬家,于明海又带着儿子回到了黑龙江。其间,姐夫告诉他,你是四五岁的时候从一个叫阳光的地方抱过来的。一直以来,他虽然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但是每次一问起家在哪里,养父母都是三缄其口。姐夫这样一说,他赶紧去问养父母。养父母看实在瞒不住了,只好告诉他,你的亲生父亲姓徐,是个干部,当年他700元钱卖掉了你。再问,他们就不愿多说了。于明海想,下次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回来,这次的机会决不能轻易放弃。听说附近就有一个叫阳光的地方,于明海马上赶了过去,并向当地人询问是否有个姓徐的干部。当地人说是有一个姓徐的干部,但这户人家早就搬走了。茫茫人海,去哪里找寻他们呢?他只好遗憾地回来了。从此,他只能把思念深深地埋藏在心里,期盼有一天奇迹发生,自己能够与父母和家人团圆。

       2015年年末的一天,于明海无意中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等着我》栏目。他看着哭着,哭着看着,幻想着自己就是那个寻亲人,大门打开后,走出来的正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父母。于是,他再也坐不住了,决定效仿着借助网络寻亲。2015年12月25日,于明海的儿子帮助他在宝贝回家网站登记了寻亲信息。2015年12月26日,志愿者旅人依旧接到了这个寻亲任务。经过进一步的沟通,旅人依旧了解到,于明海记得自己的家在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林业局阳光林场,四面环山。自己的身体特征是,右脚脚面上有一处明显的烫伤疤痕。2015年12月28日,旅人依旧在网站发帖:
      约1971年出生1975年左右被亲生父母卖到黑龙江海林夹皮沟的于明海寻亲160958
      https://bbs.baobeihuijia.com/thread-256843-1-1.html
      帖子发出后,根据寻亲人提供的线索,旅人依旧第一时间进入黑龙江群求助。

      黑龙江群的志愿者依旧南冥随即建立了讨论组,以方便大家及时提供可能的寻亲线索。讨论组里的志愿者程艺接受了这个案例的现场核实任务。12月30日,程艺告诉大家,海林没有阳光林场,只有一个阳光村。旅人依旧建议程艺去阳光村核实一下是否有个姓徐的人家当年送养过一个孩子。次日,程艺又带来反馈信息:阳光村现任的汪村长说,以前村里有一个村长姓徐,是个日本遗孤,现已辞世。他的老伴和5个孩子大约在20年前已经移民日本。

      旅人依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通过程艺要来了汪村长的电话,并亲自与汪村长进行了沟通。汪村长说,徐姓村长重男轻女的观念非常严重,他绝不可能自己生下一个男孩后送养出去。事已至此,寻亲工作似乎没了头绪。可是旅人依旧仍然不肯放弃。他想,徐村长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有没有可能送了别人的孩子呢?旅人依旧请汪村长帮忙打听一下阳光村当年是否有其他人家送养了孩子,同时把寻亲人的照片和寻亲帖子一并发给了他。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天晚上,汪村长就打来了电话,说找到了一个疑似家庭。当年徐村长曾作为中间人,替那户人家送养出去了一个男孩。汪村长把于明海的照片拿出来对比,于明海与那户人家的二女儿十分相似。那户人家说,他们送出去的孩子右脚上有一个疤痕。因为小时候哥哥姐姐经常帮他穿鞋,所以对那个疤痕印象最深。听到这个消息,旅人依旧内心十分激动。为了慎重见,旅人依旧又连夜与于明海进行了核实。随后,旅人依旧又交换了双方的电话,请他们就一些细节自行比对。第二天于明海给旅人依旧打来电话“我们所有信息都吻合,不需要再做亲子鉴定了。我终于找到家,知道自己来自哪里了”。

      原来,于明海出生于1971年,名叫小兵,4岁左右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寒,父母忍痛通过徐村长把他送给了离家不远的一户人家。父母的想法很简单,送的离家近些,想孩子了随时可以去看看。可是,毕竟一把屎一把尿辛辛苦苦养活了四年,孩子送走4天后,亲生父母就后悔了。他们立即跑到送养孩子的那户人家,想把孩子要回来。谁曾想,孩子又被转手送了人。从此,父母与于明海彻底失去了联系。

      母亲今年已经90多岁了,现在正在医院治疗。见了念叨几十年的儿子时,她老泪纵横,拉着于明海的手说“真的是我老儿子”。实际上,于明海的家海林阳光村离他养父母居住的海林夹皮沟林场只有30多公里的距离。这30多公里的距离,让于明海足足走了四十多年。

      于明海说他要感谢郑叔叔,是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还要感谢宝贝回家的志愿者们,是这些好心人让他漂泊的心终于找到了归宿。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的功劳,是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致敬。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的编写时间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的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是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网站管理暖(732951903)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