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海阳”,心中的家
——杨震坡回家
编辑:八方客
一、 梦中的“海阳”
1989年X月,一个七岁男童被带到了河南省新乡市XX县XX乡。
环境是陌生的、家是陌生的、人是陌生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一切让这个男童惊恐、胆怯、无奈……他当然知道,他被拐卖了、这不是他的家。在这里,由不得他无拘无束、如以往那般放纵撒欢;在这里,纵然是,心有千千语,亦奈何,难觅倾听人。慢慢的,这个男童变得孤独了、敏感了、谨慎了、多疑了。他无处诉说、更不敢诉说,但心中却有一个坚定的目标,那就是默默记住自己和家人的名字、以及家的名字---“海阳”,那便是希望。
岁月容易把人抛,红了一季一季的樱桃、绿了一茬一茬的芭蕉。当年的孩童已长成了少年,岁月也无情的打磨掉了他那尚未稳固的部分记忆,以至于浑然不觉中将自己的名字和哥哥的名字发生了互换;从此,他记忆中的名字变成了杨震坡(实为哥哥名字的近似音);好在,“海阳”始终印刻在脑中,虽模糊如梦境,却挥之不去……
有一个地方,如茫茫黑夜中闪烁的繁星,给夜空暖暖的希望,宁静而安然;
有一个地方,似阳光灿烂中飘动的云朵,随清风丝丝的呼唤,柔情而悠远;
有一个地方,像绿水青山间伫立的小屋,为行人遮风的港湾 ,温馨而浪漫。
这,便是家。
这,便是杨震坡梦中的“海阳”。
二、 追逐“海阳”(一)
曾经,杨震坡的家租住在一个有火车站的地方,妈妈在车站前摆摊,卖的红薯饼很好吃……。
曾经,妈妈教过杨震坡家人的名字以及家的名字---“海阳(音)”……
曾经,杨震坡和哥哥经常在外公家生活,那里有山、有个小水库、有长得像牡丹的叶子碰到皮肤却让人灼痛的植物……
曾经,杨震坡和哥哥、妹妹一起去火车站找妈妈,调皮的他被一个小录音机吸引住了……。然后,杨震坡就失去了这个“海阳”。
杨震坡成年了,他要追逐那梦中的“海阳”、寻觅属于自己的家。
2010年6月3日杨震坡的QQ终于“活了”,可是,由于杨震坡的忙碌和戒备,大爱甚至还没来得及问清楚杨昌仁和潘玉仙到底是亲生父母还是养父母的名字时,杨震坡再次又消失了。
2010年12月,志愿者雨儿-PY继续跟进杨震坡寻亲,直到2011年9月5日才联系上杨震坡,收集到了一些线索:
1988年7、8月份在海阳市火车站附近丢失,亲生父母名字:母亲潘玉仙(音),父亲杨昌仁(音);
家里有个哥哥和妹妹,记得自己的名字叫杨震坡,丢失前和哥哥在外公家上幼儿园,和哥哥在一个班里(怀疑和哥哥 是否是双胞胎),妹妹约2岁左右;
当时母亲在火车站前边的街上卖油炸饼,饼里面有红薯(红薯切成小方块)。火车站前是个小溪,夏天有很多的人在那游泳,去火车站要过桥,桥头是火车站,桥下就是那条小溪;
我们经常在外公家住,去外公家要坐约1个小时的汽车,要路过一个水泥厂(小水泥厂);外公是开山的,外公家西边有个小水库,附近的人都去打水洗菜;外公家在山边,后面是山,前面是大公路,再往前是稻田,外公家那村庄好像是潘什么。
全国有多少个叫“海阳”的地方,杨震坡并不知道,不过他却知道山东有一个海阳市。因此,这个海阳市成了他心中的“海阳”。
的确,山东海阳市有许多和杨震坡的“海阳”相似之处:火车站、水泥厂、山、水库、带潘字的镇和村庄等等。
于是,志愿者们迅速行动了。志愿者德州—爱已随风核查到在海阳徐家店有个叫潘X仙的人。随后,雨儿-PY联系了徐家店派出所,并找到了徐家店一名于会计的联系方式,于会计帮忙找到了这位潘X仙的电话,经雨儿-PY核实潘X仙本人,家里和亲戚家并没有丢失的孩子。
志愿者lanxue分析:海阳市盘石店镇有个潘家庄村,附近是盘石水库,以当时的条件到海阳市距离比较接近一小时车程,附近有东杨格庄村,杨震坡会不会是东杨格庄村。志愿者八方客电话联系了盘石店镇政府,说潘姓居住地早已搬迁,这个镇很大,没打听到潘玉仙的信息。
志愿者丁超还排查了杨震坡提供的父母名字,可没有查到这两个名字户籍在一起的。
志愿者烟台-浩瀚核实了海阳盘石店镇潘家沟(符合当事人描述的地理环境),经调查没有人家丢过外孙的。
众多志愿者和网友转发了帖子到各种论坛,仍然无反馈。
杨震坡依然如故地忙碌,工作性质决定了他漂泊不定,能上网的时间很有限。对于志愿者们如火如荼的寻亲活动,并无暇顾及;只有每当夜深人静、辗转无眠时心底的那一缕隐痛和忧伤仍然牵引着他走向心中的“海阳”……
三、 追逐“海阳”(二)
2012年5月,八方客接替雨儿-PY继续帮助杨震坡寻亲。
2013年3月,通过站长阳光天使安排,在山东烟台日报和山东海阳晚报分别对杨震坡寻亲做了报道,期望以此敲开杨震坡心中的那扇“海阳”的大门。然而,还是石沉大海一般音讯毫无。
杨震坡重复着走过一季又一季的春绿秋红,孤寂的身影随心漂泊于茫茫沧海之中,默然的经历着一段又一段的人生故事。回家的脚步却还是那样沉重、不知迈向何方。
2014年5月13日八方客再次联系上了杨震坡,收集补充信息如下:
地理环境:在外公家见过柚子、樱桃,杨梅、棕树(做扇子),外公家种水稻;在外公家有人挑着担子卖麻糖,手里拿拨浪鼓吆喝。
口音:刚到养父母家(河南新乡)时大概能听懂养父母说话,但他们要仔细听才能听懂杨震坡说话。
被拐经过:当时他兄妹三人去车站找母亲,在路上玩耍时,杨震坡被一个人贩拿的小录音机给吸引住了;后来,此人要带兄妹三人去百货大楼买玩具,哥哥和妹妹没去,杨震坡去了。
根据地理环境,八方客分析认为杨震坡应该是秦岭以南的,前面的目标山东海阳有可能错了方向。
根据“刚到养父母家(河南新乡)时大概能听懂养父母说话,但他们要仔细听才能听懂杨震坡说话。”判断,两广、福建、江浙沪的可能性不大,可以排除;但秦岭以南剩下的区域还是很大,海阳究竟在哪里?
通过查地图,武汉江夏区海洋村、湖南衡阳(音近似海阳)市、安徽省黄山休宁县海阳镇都进入了视线,随后,志愿者丁超对这些地方进行了排查,杨昌仁、潘玉仙始终没能出现。
是父母的姓名有误,还是地名“海阳”错了?抑或两者均不对?种种疑问困扰着志愿者。
四、 迷一样的“海阳”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这里没有“海阳”,却有杨昌仁、潘玉先夫妻。
1982年11月06日在桐梓县下街租住的房子里,杨昌仁、潘玉先夫妻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了,取名:杨胜锋。
桐梓县于两山夹缝中,火车站就在山脚下;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溪从火车站前流过,然后穿过城中,为这不大的县城平添了几分妩媚。夏日,这条小溪成了人们纳凉休闲的场所;淘气的娃娃们,更是在里面戏水、抓虾。
杨昌仁、潘玉先夫妻租住的房子,离火车站不远。平时,潘玉先在车站附近的集市卖水果蔬菜,当然,也卖红薯饼。
杨昌仁、潘玉先的家并不在这里,而是在遵义的另一个县。之所以来这里讨生活,因为这里离潘玉先的娘家很近,可以相互有些照应。
杨胜锋和哥哥杨胜波在桐梓县城父母处和外公家两地生活,如此的日子,一晃就是近七年。
直到1989年7月1日,杨胜锋和哥哥、妹妹一起去火车站找妈妈,途中被一个小录音机吸引住了……然后有个人说带他们去商店买玩具,哥哥和妹妹未去,杨胜锋去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犯罪嫌疑人被遵义地区打拐办抓获,提供了买家地址:河南省新乡市XX县XX乡,买家XXX。警察和杨昌仁赶往河南新乡,却无功而返,与杨震坡错肩而过。
几年后,父亲再次来到这个乡,仍然找不到相关人。
由于家长提供的线索很少,帖子中既无相关人的名字、也无失踪经过,再加上杨震坡认为自己是山东省海阳市的,致使这个帖子逃过了众多志愿者的眼睛,未能与杨震坡的资料对比出来。
2014年5月志愿者柳烟想要联系家长完善资料时,所留的电话已失效,QQ号也加不上。无奈,柳烟在帖子中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望家长联系自己,也一直未能如愿。
由于各种原因,家长并未关注宝贝回家网站,而杨震坡却不时牵挂着寄予他希望的宝贝回家网站和论坛,并寻找着蛛丝马迹。
2015年12月22日,杨震坡看到了这个信息不完整的帖子,他觉得有两点像:姓杨、拐入地与杨震坡同一个乡。于是,杨震坡分别联系了八方客和柳烟,希望了解这家的信息。
圣诞节这天,柳烟终于联系上了家寻中那三兄妹中的妹妹……
啊……!当柳烟看到屏幕上对方传来的“杨昌仁、潘玉先”时,不由得大叫一声:找到了,找到了,真的是他,真的是“海阳”……
毫无疑问,这就是杨震坡的家,这就是杨震坡苦苦的、日思夜想的、牢记了26年的那个梦中“海阳”。
……
尽管,桐梓县并没有“海阳”;
尽管,他牢记于心的“海阳”也许并不正确。
但,这已经不再重要;
无论如何,他的家找到了;
谁又能说,这不是他那梦中的“海阳”?
五、 后记
26年很漫长,漫长到外公未能等到杨胜锋归来已阖然长逝;26年很漫长,漫长到外婆坚守等待已达80高龄。漫长的26年后的今天,终于为杨胜锋的寻梦划上了休止符。
又是一年春来时,杨胜锋终于可以拍一拍身上那零落的尘埃、挣脱那搁浅在红尘中的孤寂、穿越那停留在梦中的彼岸、踏上回家的路了。
春节来了,杨胜锋回来了。轻快的脚步敲醒了沉睡多年的乡间小路,满山遍野的山花正徐徐绽放,绽放;在那密林深处,“海阳”正等待杨胜锋归来,归来。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的功劳,是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向每一位参与案例的志愿者致敬。许多志愿者默默无闻的做了很多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而案例的编写时间要求相对紧迫,难免会对案例的细节或参与的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是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暖(732951903)或者依依(539683555)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