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例)骨肉分离十六载,志愿者圆其回家梦——张忠亮回家

发布时间:2013-11-10

骨肉分离十六载,志愿者圆其回家梦
                                 ——张忠亮回家



               编辑:夏 雪496303710  审核人:暖732951903 依依539683555
     
  十八岁的小伙张忠亮,刚出生就被亲生父母送养,送养时留下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父母名字(赵国华、钱太慧)和孩子出生的年月日。怀揣这这张回家的路条,带着对生身父母的深深思念,张忠亮踏上了寻家的路。仅凭这张小小的字条能把孩子带回家吗?寻家的路没有坦途,寻亲的孩子历经挫折。就在孩子对回家不敢再抱有幻想的时候,他发现了宝贝回家的网站,这个网站能帮他回家吗?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张忠亮登记注册寻亲。
   
    志愿者夏雪接到这个任务后 立刻联系了张忠亮,经核实后编辑发布了帖子
1995年6月15日出生在云南昆明,一出生就被送养的张忠亮寻亲72915
https://bbs.baobeihuijia.com/thread-162420-1-1.html
     梳理了思路后,志愿者们感觉1995年生孩子的夫妻可能是可能是当时二三十岁的人,便把孩子生父母的年龄定位到1965-1975出生的人,年龄定位后,便把这个信息传给了警察志愿者丁超和随遇而安,由于没有确切的省份,查找十分困难。讨论后志愿者们决定从孩子被送养的地方云南查找。很快,随遇而安查到一个和孩子父亲同名的人,由于此人的年龄才比寻亲的孩子大十七岁,于是排除了。
   
     夏雪继续寻找着线索,一天孩子又告诉夏雪一个信息,他的亲生父母可能是云南武定县的。听到这个消息后,夏雪立刻联系了丁超,没想到丁超查询的结果,武定县的赵国华还是那个当年十七岁的男子。丁超警官进一步的深入查找,这个人的老婆居然和孩子生母的名字音同字不同,只是当年只有十六岁。此时已是深夜,丁超警官立刻把这个信息发给了夏雪,丁警官的不懈努力,能否打通孩子的回家路?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第二天一早,夏雪拨通了赵国华家所在镇的电话,说明情况后,找到了他们村书记、主任、文书的电话。志愿者小和尚岳相东首先拨打了书记的电话,可是一直没人接听,主任的电话还是没人接听,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文书身上,电话终于接通了,文书说:书记、主任都在开会,他们村确实有这么一家人,但是他没有这家人的联系方式,他给了夏雪一个村民小组长的电话号码。村民小组长的电话拨通后,夏雪说明了情况,对方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并拒绝告诉赵国华的联系方式。夏雪反复说明着情况,用接近哀求的语气求他去核实一下,假如不是他们家的孩子,我们排除一下继续寻找。小组长终于被感动了,跑去赵国华家核实情况,几分钟后,夏雪接到小组长的电话,他告诉了夏雪一个电话号码。电话打通了,接电话的是钱太会,当她听完夏雪的叙述后,足足有一分钟没有说话,之后是嚎啕大哭。她用疑惑而颤抖的声音询问着孩子的情况,并向夏雪解释着当年的不得已。
   
     夏雪要求他们写一张同样内容的纸条验证一下,纸条发过来了,内容一模一样,就连孩子妈妈的名字写的和都和当年的纸条上一样。夏雪把当年的那张纸条发给他们,他们确认了那就是他们当年所写的纸条。征得双方同意后,双方都认为没有必要再做DNA鉴定,于是云南志愿者蕾朵,安排并见证了张忠亮回家。


      张忠亮回到了亲生父母的怀抱,又一个漂泊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港湾,感谢为此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们,感谢丁超、随遇而安、小和尚岳相东、蕾朵、夏雪,是你们的不懈努力和细心排查,漂泊孩子才得以回家,分离的骨肉才得以团聚。





编后记:
  宝贝回家的每个成功案例都是全体志愿者的功劳,有无数志愿者在默默无闻的做着许多谢谢工作,而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因时间紧迫且编辑无法亲身参与案例,难免会对案例细节或参与志愿者有所遗漏。为进一步完善总结的内容,确保案例总结能够真实还原寻找过程,如发现有遗漏或偏差,欢迎了解和参与案例的志愿者随时提出修改意见。案例总结如有不妥,可随时与案例编辑或网站管理暖或者依依联系,我们将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