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例)距离、时间不能改变亲情的渴盼——王小燕寻母纪实

发布时间:2012-11-03

距离、时间不能改变亲情的渴盼——王小燕寻母纪实
                                                                                               ——涉及隐私,部分当事人化名
        20121025宝贝回家徐州志愿者 “徐州醉”又接到一个新任务,这次是为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区胜利佳苑的王小燕寻找母亲(网络链接地址:http://www.baobeihuijia.com/view.aspx?id=55028
      接到寻亲案子的“徐州醉”随即联系上了现年23岁的王小燕,了解到:3岁多的王小燕和母亲刘登秀是1991年从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早树村(这是王小燕模糊记得的地址,可能有误)被一群人骗到了内蒙古,最后到现在的养父王实磊一起生活,王实磊一直待她们母女不错,但这也改变不了刘登秀回四川老家的愿望。终于在3年后,准备带上女儿王小燕一起回四川老家。但看到王实磊的极力反对和王小燕对养父的不舍,最终带着万般不舍无耐的独自回了四川老家。回去后的刘登秀在当初的几年也常捎来信件。后来音讯全无。现已为人母的王小燕领悟到了血脉亲情里那份伟大的母爱,这母爱让她对母亲的思念与日俱增。凭借仅存一张16年前的照片遥寄思念。与其思念,不如付注行动寻找。王小燕随即努力的寻找母亲当年邮寄的信件,试图从上面找到更多信息。由于事隔多年,信件也无从查找。看到养父对母亲余怨未消,遂也不敢向他打听有关母亲的相关信息。最终求助宝贝回家公益群体查找离别已17年的母亲。
       从掌握的线索来看,要想找到刘登秀无疑大海捞针,“徐州醉”没有放弃!她在努力着!因为经手的寻亲案例太多了,也记不清有多少例。但她深深知道每个案例的当事人那种思亲、寻亲的心有多急切!
      2012年10月25日晚“徐州醉”一刻也不敢耽搁,将从王小燕处了解到的情况加以整理,并于当晚就发在了宝贝回家四川群及宝贝回家论坛,以求得到战友们的帮助。第二天一早,打开电脑,看到了群里回复。其中有宝贝回家网站志愿者达州揹二哥和志愿者“夜猫子”丁警官在回复中说愿意协助查找。“徐州醉”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当即与丁警官取得了联系。
       2012年12月26日排查工作在四川公安户籍网上即时展开了,先是直接输入“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早树村”,但系统提示查无此地。这说明王小燕记错了刘登秀的地址。丁警官只好借助姓名查找了,先对资阳的户籍网进行筛选后得知名字是“刘登秀”有8个人。丁警官随即将这8个人的照片发给“徐州醉”,经过相互探讨最后锁定了其中的2个人与要找的刘登秀情况基本相似。当日下午“徐州醉”与王小燕取得了联系,并通过网络将照片发了过去,在对方看了其中一张家住枣子村的刘登秀的照片后,先说不像但后来又不确定的说可能是。“徐州醉”分析,家住枣子村的刘登秀很有可能是王小燕要找的母亲。原因有二:其一、王小燕多年未见到自己的妈妈,所以在看到照片后不是那么很确定;其二、这个“枣子村”和王小燕提供的“早树村”两“枣”“早”谐音。为了尊重事实,她把自己的想法发到了群里,并希望得到群里志愿者的帮助,以求真相。很快四川广安志愿者 “烈面-尹游”主动请缨。通过努力找到这个枣子村村委会的电话并了解到该村是有一个叫刘登秀的女人,已经外出打工。膝下也无女儿。之前的推断很快被事实给否定了。
        2012年12月27日急性子的“徐州醉”也不甘被这条中断的线索搁置整个查找工作。她又将整个案例相关信息在脑海里细心的梳理了一遍又一遍。终于让她想起了王小燕曾说过至今还保留着一张她母亲16年前的照片。何不照着这张照片重新比对啊?当日下午,“徐州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王小燕并征得了她的同意。由于照片在养父王实磊处存放着,要等到她下了班后才能拿到。“徐州醉”就这么一直等到晚上10点过待王小燕下了班后将她母亲的照片从网络传了过来。
      看到照片的“徐州醉”感觉刘登秀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年老许多,之前筛选那2人的标准是错误的。照片很快被传到丁警官处,不辞辛劳的丁警官随即又在四川省户籍网搜索名字为“刘登秀”的,结果出来了400多个。再由400多个按王小燕母亲照片时的年龄加之现在的年度模糊推算出年龄在60-75周岁范围内筛选和照片比对,很快查到户籍为“资阳市乐至县盘龙镇晏家沟村”的刘登秀无论是照片还是年龄都基本相符。
       2012年12月28日欣喜不已的丁警官将信息资料立即传给了“徐州醉”,随之也传到了王小燕那里。丁警官在得知晏家沟村的刘登秀很可能就是王小燕要找的妈妈后,随即找到这个村主任的电话,给“徐州醉”发了过去。但电话打过去后得知刘登秀外出了,要几天后才回来,等不及的“徐州醉”将刘登秀的相关资料发在了四川群里,求助当地的志愿者帮助实地核查。泸州志愿者“泸州—小狐”说可以找下熟人看能不能联系到这个刘登秀。当晚“泸州—小狐”反馈信息:她委托了朋友的朋友到了晏家沟村,没有见到刘登秀本人。从村里人处了解到刘登秀家里没电话,20年前她确有被拐到内蒙古。又过了两天,“徐州醉”给晏家沟村打去电话,接电话的是该村村长。由于地域不同,双方沟通相当困难,从通话中大致了解到:“泸州—小狐”的朋友已经去过刘登秀家里了,也证实这个刘登秀就是20年前有被拐过的。由于“徐州醉”听不懂那边的方言很着急,索性将村长的电话号码给了“烈面-尹游”,委托他跟村主任沟通,并让其告诉刘登秀王小燕的联系电话。让她们最好在电话里彼此确认一下信息,以防有误。晚上“烈面-尹游”反馈信息:王小燕已经和刘登秀通电话了,并已经确认对方就是要找的离别17年的母女。而且刘登秀已经再婚了,也没育子女。知道王小燕一直在找她后,也倍加激动和欣慰,并希望王小燕能尽快来四川看看她。王小燕也表示等安排好时间就去四川看望日夜思念的母亲。
        原来,在19910524日,42岁的刘登秀带着年仅3岁的女儿被人拐到内蒙古,辗转来到了现在的王实磊家。虽然王实磊待她们母女不错,但思乡之情难已割舍。在带不走女儿那种万般无耐之下,刘登秀独自一人回到了四川老家。并重新组建了家庭。也常给内蒙古的女儿寄去书信,但后来寄出的信,如石沉大海。渐渐的刘登秀似乎认为是不是女儿在恨她,恨她将他们抛弃。刘登秀的日子也在无耐和痛苦中度过。事隔17年了,女儿千里寻母,让她欣喜不已,感慨万千……
      案例以苦涩拉开帷幕,上演着血浓于水的亲情,抛开千山万水的隔阻,不随光阴流逝而改变。坚定心中不泯的信念,寻找离散的亲情;同时也演绎着志愿者博大的情怀,不畏困难而退缩,一如既往的无私助人,成就了一个离散家庭重续亲缘的梦。在此特别感谢为此案例付出的:“徐州醉”、户籍警“丁超”、“ 烈面-尹游”、“ 泸州—小狐”还有为此案例付出辛劳的好心人,你们辛苦了!
     (编者手记:“徐州醉” 说,王小燕托她代本人及家庭感谢为此案例付出辛劳的志愿者、好心人。待安排好时间见到妈妈后,自己也要做一名志愿者,回报社会,帮助他人!)
                                                                                                  ——编辑:成都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