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例)浙江志愿者为流浪少年阮洪刚找到亲人

发布时间:2010-05-12


登记信息


    • 宝贝回家编号:12931

    • 姓名:阮洪刚

    • 性别:男

    • 出生日期:

    • 失踪时身高:160

    • 失踪时间:2009-10-1

    • 失踪人所在省:浙江省

    • 失踪地点:浙江宁波

    • 失踪人特征描述:自称叫阮洪刚,15岁,说话中有浙江方言,像是绍兴地区的?

    • 提供准确信息者:(酬金:元)

    • 能够护送回家者:(酬金:元)

    • 其他资料:

    • 注册时间:2009-12-17 20:39:12

  • 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

  • 宝贝回家寻子网:http://www.baobeihuijia.com/

  • 网站办公电话:95178995(国内免区号直拨|免长途费)

  • 公益网站 宝贝回家志愿者为寻亲者免费服务 重点帮助16岁以下失踪儿童

  • 宝贝回家寻子网信箱:JLzby@163.com

  • 宝贝回家志愿者接待群QQ群号:1840533



和这孩子进行多次交流,写下的信息姓名:阮洪刚,16岁。发觉其有浙江口音。





他告诉我,是上了一辆汽车来到宁波的,用了四张人民币,具体多少钱却不知道。
话语很少,问起家在何方,回答的是不知道。救助站另一个孩子吴俊峰说自己是河南人,他也说自己是河南人,而河南志愿者用河南话与其电话交流,他也什么都不知道。用提示的方法,比如是遂昌的吗?会答,找来遂昌的朋友和他电话交流,却很茫然,回答的都是不知道。多次交流,发觉有绍兴口音,找来绍兴的朋友与其交流,在聊聊无几的话语中,得不到结论,只是听出似有上虞的尾音。 
家里有个姐姐在灯泡厂工作,家里养的鸭子很大,喜欢吃鸭子。
自诉读过书,在初一六班,问他学过哪些课程,写出了数学,英语、科学、思品。数学的字写成,做不出小学的算术题(4*7=24)却认识符号。
志愿者也查询了在绍兴地区的音为阮洪刚的户籍信息,一个为兰亭的,请兰亭镇的派出所协助查询,那个孩子正在学校读书未失踪。另一个为上虞的孩子,电话打到他家,阮洪刚本人接的电话,回答是也没有熟悉的同学和朋友失踪。
孩子是失忆?还是智力低下?
孩子很想回家,但却不知道家在何方

阮洪刚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记者 王鹏 摄 ■《孩子,你在哪里》后续

  本报连续两天刊登寻亲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宁波志愿者“甘霖”联系记者,希望能够借助本报开通的这个“寻子”平台,帮助已在宁波救助管理站生活了大半年的少年阮洪刚找到家人。

  向一个孩子了解情况有多难?昨天下午2点,记者满怀信心地赶到宁波市救助管理站,但在经过近两个半小时的“拉锯战”后,记者终于体会到了其中的难处,也真正体会到了志愿者为帮助这些被拐、流浪、走失孩子找到家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沉默,有点让人抓狂

  眼前的阮洪刚皮肤晒得黝黑,身材并不高大但很结实,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

  阮洪刚是去年10月被警察送来的,当时16岁。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说,阮洪刚平时是个安分守己的孩子。

  或许是不习惯面对陌生人,阮洪刚显得很沉默,低着头,不停挖着指甲。面对记者和救助站工作人员的询问,他惜字如金,脸上更是看不出任何表情,一般只用点头或者一句“不知道”来作答。

  因为事先曾听志愿者“甘霖”说过,阮洪刚说话带有绍兴、上虞一带的口音,记者就打算以此为突破口。

  “你家是不是在上虞?”

  阮洪刚点头。

  “还记得是哪条路?”

  沉默。

  “记不记得家里的门牌号?”

  又是一阵沉默。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记者始终没能从阮洪刚口中得到任何有效信息。

  最后,还是在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阮洪刚在记者的采访本上,用稚嫩的笔迹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或许用笔交流是个不错的方法。但记者随后发现,这个自称已经读初一的孩子根本没有掌握基本的读写能力,除了名字,他甚至连“数学”的“数”字也写不全。

  应对,让人难辨真假

  记者决定采取迂回战术,从身边小事问起,希望能从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中找到线索。阮洪刚果然渐渐放松下来,尽管每次的回答还是非常简短。

  经过近一个小时,记者大概了解了阮洪刚过去的一些事情:家在上虞或者附近地区的农村,家中除了父母,还有一个20岁的姐姐,母亲的名字叫阮祥和(音),老家可能在河南;家里养了上百只鸭子和鸡,还种了白菜;他读的是当地一所中学的初一6班,班上只有20多个同学,班主任是个男老师;最爱吃的是白菜和苹果,最爱看武打片,最喜欢的运动是乒乓球,篮球也打得不错;离开家的原因是成绩不好,父亲打他……

  在交流过程中,记者有意无意地将诸如“就读什么中学”、“家在哪个村、哪条路”等问题穿插其中,希望能在对方不经意间套出答案,但没能奏效,阮洪刚每次都以沉默或者“不知道”来作答。

  阮洪刚会不会是刻意在隐瞒些什么?又或者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平时和阮洪刚交流时,也发现过类似的状况,“不排除智力有些问题。”

  回家,念念不忘的答案

  为了进一步缩小阮洪刚此前的生活地址,记者拨通了一位上虞同学的电话。当记者的同学用当地方言和他沟通时,阮洪刚显得很茫然。但记者的同学证实,阮洪刚的确带有比较明显的绍兴、上虞一带的口音,“或者他是随父母从外地来这边生活,在日常上学、生活中学会的。”

  整个交流过程进行得磕磕绊绊。好几次,同样的问题,阮洪刚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记者还注意到,阮洪刚忧心忡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叹一口气,而且眼神总是很迷茫,不知道该看哪里。

  只是有几个问题,无论记者怎么问,阮洪刚给出的答案始终是一样的。

  “我想回家。”

  “以后爸爸再打我,我也不会出来了。”

  “还是家里比较好。”

  ■志愿者经验谈

  “与这个孩子交流的确比较难,过去半年我已经跟他见了四五次面,每次交流起码在1个小时以上。”听了记者的困惑,“甘霖”说。也正是因为如此,她希望能通过更多的媒体来发布信息,让阮洪刚的家人早日能找到他。

  那么,志愿者平时又是怎样和这些走失、被拐或者流浪儿童交流,取得他们的信任,获取有效信息的呢?“甘霖”根据经验总结了这么几条:

  有些孩子可能比较怕陌生人或者警惕性很高,但他们毕竟只是孩子,长期在外漂泊,需要人的关心,如果能让他们感受到对方是真心想提供帮助,一般会打开话匣。有时候为了让孩子开口,“甘霖”也会买些水果之类的,获取他们的信任。

  对于年纪相对大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写下名字或者家庭住址、电话号码。

  可以通过辨别口音来缩小孩子生活的区域。“每次我们发现一个孩子,都会先录下他说话的声音放到网上,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辨别,慢慢缩小范围。”

  对于那种年纪在3岁以下,或者被拐卖的孩子主动要求找家人的,只能依靠他们残存的记忆。志愿者会一次次和当事人交流,根据食物、住的房子的建筑特征、着装的特色、家附近的环境来逐步缩小范围。

  有些孩子在外流浪时间长,在回答好心人问题时,为了博取同情,也会撒谎。这时就需要好心人从细节上发现问题,避免被利用。

                新闻链接:http://daily.cnnb.com.cn/dnsb/html/2010-05/12/content_191254.htm


阮洪刚的家人找到了!

本帖最后由 甘霖 于 2010-5-14 12:41 编辑



■《孩子,你在哪里?》后续

  昨天下午3点左右,记者接到一个来自上虞的电话,打电话的阮女士称自己就是阮洪刚(本报5月12日A4版刊登的《和一个流浪孩子沟通有多难?》一文中所提到的流浪孩子)的母亲。在许多热心人的帮助下,本报发出寻子消息,很快让已经在外流浪了大半年的阮洪刚找到了回家的路。在此,我们要感谢所有为阮洪刚找到家人提供帮助的热心人。


  借助当地媒体发布消息,记者同行找到线索

  5月12日,本报刊登了已经在市救助管理站待了大半年的17岁少年阮洪刚渴望回家的消息。根据市救助管理站和“宝贝回家计划”志愿者“甘霖”提供的线索:“孩子说话带有上虞、绍兴一带口音”,记者联系了在上虞新闻网工作的同行,向他们提供了关于阮洪刚所有信息和近期照片,希望能够借助上虞当地媒体的力量,寻找阮洪刚的家人。

  阮洪刚想要寻找家人的消息在上虞论坛发布后,立即引起了当地网友的关注,其中就有《绍兴日报》的记者范文忠。热心的范文忠曾经帮助过几个走失的孩子找到家人,在这方面很有经验。他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希望能够和阮洪刚直接通话,“或许能从他的口音和对话中获得更多线索。”

  在宁波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范文忠很快和阮洪刚通了电话。尽管记者不知道两人在电话里聊了些什么,但范文忠很快给记者发来信息说,通过阮洪刚讲话的口音,他可以基本判定对方是上虞道墟镇人,而且“道墟镇的大多数人都姓阮”。

  与此同时,上虞新闻网的同行也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消息发出后,有一位道墟镇中学的老师在QQ上留言称,照片上的阮洪刚就是自己学校的学生。尽管老师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但表示会立即将这个信息通知给阮洪刚的家人。

  大半年,家里人一直在找寻孩子的下落

  “孩子的妈妈打电话来了!”昨天下午1点左右,上虞新闻网的同行又给记者发来信息,并提供了这位自称是阮洪刚母亲的阮女士的电话。

  “老师给我看了照片,就是我儿子。”阮女士告诉记者,她儿子是去年10月5日中午离开家的,当时她和丈夫还有23岁的女儿都在上班,家里只有儿子和外婆两个人。事发当时,外婆正在地里干活,压根没留意到孩子去了哪里。

  阮女士说,直到当天晚上吃饭时还不见孩子的踪影,才意识到事情不对,“我们一直找到深夜11点,还是没有孩子的下落。”

  在过去的大半年时间里,阮洪刚的父母为了找到孩子,几乎跑遍了道墟以及上虞、绍兴等地,到处张贴寻人启事,还在绍兴当地的电视台发布了寻人信息,可始终没有儿子的消息。阮洪刚的父亲悲痛过度,引发病情,不得不辞了工厂的工作。

  “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不好,他爸爸也会骂他,但他从来没有因此离家出走过。”阮女士至今也不明白为何儿子会一声不吭地跑了。

  就在记者和阮女士通话的时候,范文忠也通过道墟镇派出所证实了阮洪刚的身份,派出所方面掌握的情况和阮女士描述的内容基本一致,“只是孩子户籍登记的名字叫阮卫祥,洪刚可能是小名。”

  范文忠还说,孩子之所以离家出走,是因为事发当天他和表兄弟一起玩耍时,把自行车弄丢了,“大人责备他时可能话说得有点重,孩子受了刺激就跑出来了。”

  因为阮洪刚的父亲腿脚不便,而母亲又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目前,他们正在和宁波市救助管理站协商如何将阮洪刚送回家中。

http://daily.cnnb.com.cn/dnsb/html/2010-05/14/content_191988.htm